信息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人事动态 >

“教育家精神大家谈”(三十七)|马克思主义学院陆燕迎:以教育家精神锤炼育人本领,用赤诚之心践行立德树人

发布时间:2025-03-31 14:54    浏览次数:
       编者按:2023年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在信中深刻阐释了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202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发布,提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支撑。
       近日,党委教师工作部特别推出“教育家精神大家谈”专题,刊发我校教师代表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畅谈对教育家精神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的认识、理解和体会,在全校营造学习、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的良好氛围。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教育事业无教育家精神则无所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承担立德树人的育人使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任,更需要将教育家精神融入职业生涯的各个环节,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强化思政教学效果。我心目中的教育家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在此浅谈三点。
       首先,我心目中的大教育家是“经师”与“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我们需要以一种“永远在路上”的姿态和心态,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和理论修养,“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不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孜孜不倦、严谨治学,也要在学生的成长之路上以身作则,做无声传道的老师。
       其次,教育家要有家国情怀,要胸有家国、心忧天下、敬畏人民心系国家发展,不能当时代行程的“旁观者”和“陌路人”。这是教育家精神的底色。只有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理想信念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中有民族和国家”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活中、实践中塑造学生,培养学生对国家发展的责任感,进而将这份责任感转化为自觉的实际行动。
       最后,教育家要有创新精神。教育不能因循守旧,日新月异的数字技术拓宽了教育的发展空间,教育工作者必须大步迈向时代发展前沿,终身学习,开拓创新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将最新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融入教学过程中。这样才能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与时代接轨的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简介:陆燕迎,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

 
(源自作者供稿,并依据投稿时间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