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人事动态 >

2024年师德建设成效展(八)|烟草学院

发布时间:2025-02-18 10:37    浏览次数:
       编者按:2024年,全校各二级单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强化教育家精神高位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师德师风建设全过程,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党委教师工作部现推出“师德建设成效展”专栏,着力宣传各单位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做法、亮点、特色和工作成效,旨在交流工作、总结成果、分享经验、把握方法、完善提高,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4年,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严格师德考核,强化宣传教育,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
       一、强化组织领导,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落实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党委书记第一责任、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构建党委集中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系室协同配合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格局。成立以党委书记、院长为组长,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系室主任为成员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组织领导,提高工作实效。严格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严把新入职教师思想政治关和师德关,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设立师德投诉举报信箱,构建学院、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多方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切实建立有效监督机制。
       二、强化教育引导,提升职业道德素养
       在全院范围内大力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持之以恒推进师德师风、教风学风建设,引导全院教工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切实提升师德师风建设水平。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师德师风建设,强化党的理论武装和教师职业素养提升相结合,把党的作风建设和规范教师从教行为相结合。推进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常态化,将师德师风建设融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强化宣传引领,发挥先进典型作用
       大力宣传教学奉献奖符云鹏教授、校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烟草化学与调香工程团队典型事迹,感召广大师生学习榜样事迹,充分发挥典型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积极组织教工参与“奋进新征程,志做大先生”“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师德主题教育征文,引导广大教职员工弘扬高尚师德、肩负起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举办退休教师荣休仪式,与青年教师分享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宝贵经历和感人故事,用身边人、身边事诠释师德内涵,激励广大教工见贤思齐、潜心育人。
       四、强化监督检查,落实师德第一标准
       举行师德承诺书签订仪式,引导教工要严守《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守好底线、不越红线,争做遵纪守法模范。开展师德失范专项整治,开展警示教育,坚决守住学术道德底线。组织学习《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规则》等相关文件,梳理师德失范相关案例,坚持以案促改、以案促治,不断提升教工思想政治素养,陶冶道德情操,涵养高尚师德,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学院党委始终坚持把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全面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大力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将师德师风建设要求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推动师德师风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党的理论教育作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专题组织生活会等形式推进理论学习系统化、经常化。利用新媒体、新技术等载体创新学习形式,使教师随时随地都能学,将学习融入教师日常生活中。加强学习研讨交流,组织实地参观,提升学习效果。
       二是持续加强宣传教育,不断锤炼道德情操。发挥教学团队优势,建立“传帮带”机制,使青年教师尽快熟悉教育规律、掌握教育方法,在育人实践中锤炼高尚的道德情操。持续开展优秀教师事迹宣传,大力宣扬新时代广大教师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精神,激励学院教师以优秀教师为榜样,不断提升师德涵养。
       三是完善师德师风评价体系,不断提升评价的科学性。坚持多主体多元评价,以事实为依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全面客观的评价教师的师德表现,不断提升评价的科学性。同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运用于教师培养管理全过程,作为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聘期考核等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