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人事动态 >

“教育家精神大家谈”(二十一)|林学院林迪: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

发布时间:2024-12-25 17:25    浏览次数:
       编者按:2023年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在信中深刻阐释了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202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发布,提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支撑。
       近日,党委教师工作部特别推出“教育家精神大家谈”专题,刊发我校教师代表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畅谈对教育家精神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的认识、理解和体会,在全校营造学习、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的良好氛围。
 
       2023年9月9日,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致信与会教师代表,勉励广大教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教师是教育之基石,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和立德树人的时代责任。高素质教师团队是教育强国建设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强化“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理念。作为普通教师,极为关键的一点是,我们要认识到教育家精神其实质是对教师群体职业精神的一种凝练和升华,教育家精神不是普通教师只能仰望或不可企及的宝贵品质,不可能每个教师都成为教育家,但是教育家的精神可以在每个教师身上体现出来。
       习近平总书记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指出:“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更离不开老师的仁爱之心。在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教师影响极其深远。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他们的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教会学生端正处世态度,逐步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师教授学生的过程中,教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加强自我修养,同时在知识讲授的过程中融入教师思想上的引导,做到“经师”与“人师”相统一。
       我的博士导师,华中农业大学蔡鹏教授的育人理念充分体现了教育家的道德情操。蔡老师对学生的爱是紧中有松,严中有爱的爱。“严”体现在蔡老师对学生的科研素质培养上,实验室内装有指纹签到机,蔡老师不允许学生迟到和早退,并要求学生发表超出学校毕业要求的文章数量;“慈”体现在蔡老师将学生与子女同等对待上,实验室里同学们过生日时蔡老师会提前准备好美味的蛋糕和零食水果。蔡老师带领不少学者与学子投身高等教育的研究之中,我们在工作和学习过程中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蔡老师的做法。在执教过程中继续秉承“紧中有松,严中有爱”的学生培养理念,先后独立指导研究生5名,成为了别人口中的“林老师”。入职6年来,我常常告诫自己:以我所学,尽我所能;育我所及,偿我所愿。用导师对我的培养方式来“培养”我的学生。这,我想不仅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育人和育德的延续。


       (作者简介:
林迪,中共党员,1989年生,林学院教师。)

 
(源自作者供稿,并依据投稿时间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