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3年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在信中深刻阐释了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202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发布,提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支撑。
近日,党委教师工作部特别推出“教育家精神大家谈”专题,刊发我校教师代表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畅谈对教育家精神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的认识、理解和体会,在全校营造学习、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的良好氛围。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教必先强师,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他要求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以确保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天然结合点,高校教师是牢记立德树人初心使命,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第一战线。作为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的一位普通教师,我更应倾心教书育人、潜心学术研究,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兴林强国为己任,自觉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为国家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首要在于坚定理想信念。我们要坚持不懈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投身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要将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以此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也要培养和树立优良的师德师风。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良好的师德师风并非一朝一夕,唯有将知识学养与道德修养在工作和生活中持续统一,凭借深厚的学术功底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方能成为言行一致的楷模,自觉肩负教育家的精神使命,成为学生心中的“大先生”。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还要不断提高学科素养,提升教书育人能力。学科素养和教书育人能力的提升是教师专业素养的基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当今社会是飞速发展的时代,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更新迭代的速度不断加快,只有坚持终身学习,不断结合社会发展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聚焦具有前瞻性、挑战性、高价值科学前沿,才能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活水。同时,应自觉把育人规律与学生成长规律结合起来,因材施教,教学相长,认真践行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相融合的教育理念,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促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简介:巩琛锐,中共党员,1989年5月出生,林学院教师。)
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首要在于坚定理想信念。我们要坚持不懈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投身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要将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以此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也要培养和树立优良的师德师风。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良好的师德师风并非一朝一夕,唯有将知识学养与道德修养在工作和生活中持续统一,凭借深厚的学术功底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方能成为言行一致的楷模,自觉肩负教育家的精神使命,成为学生心中的“大先生”。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还要不断提高学科素养,提升教书育人能力。学科素养和教书育人能力的提升是教师专业素养的基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当今社会是飞速发展的时代,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更新迭代的速度不断加快,只有坚持终身学习,不断结合社会发展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聚焦具有前瞻性、挑战性、高价值科学前沿,才能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活水。同时,应自觉把育人规律与学生成长规律结合起来,因材施教,教学相长,认真践行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相融合的教育理念,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促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简介:巩琛锐,中共党员,1989年5月出生,林学院教师。)
(源自作者供稿,并依据投稿时间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