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3年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在信中深刻阐释了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202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发布,提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支撑。
近日,党委教师工作部特别推出“教育家精神大家谈”专题,刊发我校教师代表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畅谈对教育家精神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的认识、理解和体会,在全校营造学习、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的良好氛围。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而教育家的精神则是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灵魂所在。在新时代背景下,“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这一主题不仅呼应了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也为教育工作者明确了努力的方向。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经历,我深刻体会到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核心要义,并从中找到了实践的动力与指导。
一、坚持立德树人,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重视学生的品格修养。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以身作则,注重言传身教,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观和人生观。作为一名教师,积极响应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同向同行,有机融合课程思政元素,引导学生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增强学生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知农爱农创新人才,用实际行动诠释教育家的品格与精神。
二、关注学生差异,践行个性化教育
教育家精神要求教师将“仁爱”作为工作的基石,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教育应面向每一个学生,但每个学生的背景和需求各不相同。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发现和发展自身潜力,实现多样化和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与基础,利用线上资源进行分层教学法,虽然增加了备课的难度,但有效提升了课堂效率。工作中时刻提醒自己不盲从,不急功近利,而是关爱学生,脚踏实地,追求教育的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
三、适应时代需求,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教育家精神的另一个重要内涵是教师要持续学习,拥抱变化,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与思想境界。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我积极参加各种智能教育培训,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与技术,适应新时代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求。例如,充分使用学习通、雨课堂等构建线上资源进行智慧化教学,及时跟踪与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这些教学上的改革与创新,在一定程度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育是一项关乎国家未来的长期事业。作为一名教师,我将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继续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努力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为实现“教育强国”目标贡献绵薄之力。
(作者简介:魏琳,中共党员, 1987年2月生,硕士生导师,林学院教师。)
一、坚持立德树人,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重视学生的品格修养。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以身作则,注重言传身教,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观和人生观。作为一名教师,积极响应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同向同行,有机融合课程思政元素,引导学生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增强学生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知农爱农创新人才,用实际行动诠释教育家的品格与精神。
二、关注学生差异,践行个性化教育
教育家精神要求教师将“仁爱”作为工作的基石,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教育应面向每一个学生,但每个学生的背景和需求各不相同。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发现和发展自身潜力,实现多样化和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与基础,利用线上资源进行分层教学法,虽然增加了备课的难度,但有效提升了课堂效率。工作中时刻提醒自己不盲从,不急功近利,而是关爱学生,脚踏实地,追求教育的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
三、适应时代需求,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教育家精神的另一个重要内涵是教师要持续学习,拥抱变化,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与思想境界。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我积极参加各种智能教育培训,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与技术,适应新时代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求。例如,充分使用学习通、雨课堂等构建线上资源进行智慧化教学,及时跟踪与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这些教学上的改革与创新,在一定程度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育是一项关乎国家未来的长期事业。作为一名教师,我将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继续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努力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为实现“教育强国”目标贡献绵薄之力。
(作者简介:魏琳,中共党员, 1987年2月生,硕士生导师,林学院教师。)
(源自作者供稿,并依据投稿时间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