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人事动态 >

“教育家精神大家谈”(十七)|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刘倩:弘扬教育家精神,铸魂育人

发布时间:2024-12-20 15:50    浏览次数:
       编者按:2023年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在信中深刻阐释了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202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发布,提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支撑。
       近日,党委教师工作部特别推出“教育家精神大家谈”专题,刊发我校教师代表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畅谈对教育家精神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的认识、理解和体会,在全校营造学习、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的良好氛围。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从“四有”好老师的要求到教育家精神的提出,再到“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师资队伍建设的殷切期望。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积极践行教育家精神。
       一、启润心智,育人育心
       作为一名教师党员,在22年的从教生涯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爱岗敬业,关爱学生,诚实为人,严谨为学,勤奋刻苦,默默耕耘。二十多年来,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始终以真挚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党的教育事业。平日里,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秉承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和重心,优化教学目标,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与教育中,将知识培育与德育培育相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紧密结合专业特色,采用线上与线下深度融合、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课内与课外深度融合、思政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的教学方式,实现了教学理念向“高阶性”的转变、教学模式向“创新性”的转变和教学过程向“挑战度”的转变,以发现和探索激发创新,开展项目化教学和基于问题导向的启发性教学,引导学生走进实验室,积极参加科研项目,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解决各类问题,使教学改革得以进一步突破,学生的分析、计算、设计、探究、实操等能力以及文化自信、创新思维、科学视野等均得到显著提升。
       二、创新教学,助力成长
       采用CBL+TBL+PBL的教学方法,将线上教学资源和传统课堂教学深度结合,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教学理念凸显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案例式、项目驱动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综合运用翻转课堂、思维导图、分组讨论等混合式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生动、形象、有效地学习。课程内容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呈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大胆尝试,独立思考,启发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思政引领,铸魂育人
       将知识培育与德育培育相结合,挖掘课堂育人新思路,坚持将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素质提升与能力提高相融合,将思政育人贯穿《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为了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用好专业课教学这个渠道,在授课过程中基于自建的数据库“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数据库”“大国工匠数据库”“图灵奖数据库”“社会公益数据库”等来给同学们举例,使学生在课程中不断了解中国智慧,激发学生的中国道路自信和计算机领域发展信心,树立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强国的文化自信,从而打造有温度、有责任、有大爱的数据库系统原理课堂。
       多年来,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和持续进行的教学改革,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无穷魅力,亲眼见证了学生们的成长与蜕变,教学不应是填鸭式的灌输,而应是点燃学生内心的求知之火,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作者简介:
刘倩,中共党员,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教师。

 
(源自作者供稿,并依据投稿时间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