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人事动态 >

“教育家精神大家谈”(八)|经济与管理学院赵明正:道不远人——记身边的“教育家精神”

发布时间:2024-12-19 16:57    浏览次数:479
       编者按:2023年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在信中深刻阐释了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202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发布,提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支撑。
       即日起,党委教师工作部特别推出“教育家精神大家谈”专题,刊发我校教师代表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畅谈对教育家精神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的认识、理解和体会,在全校营造学习、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的良好氛围。
       2023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希望广大教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并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之内涵: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本文以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以下简称经管学院)为例,旨在以身边人、身边事展现经管学院教师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的时代风貌,以期通过发扬经管学院的教育家精神,推动河南农大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方面更上一层楼。
       一、花俊国无私奉献育人才
       许多高校教师为了培养下一代殚精竭虑,长期坚守在教学一线。他们不仅传授专业知识,更注重学生品德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一些老教授即使在退休年龄已到,依然坚持带领学生进行科研训练,甘于奉献,表现出极高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这是教育家精神的生动写照。
       花俊国老师年届六旬,在培养研究生方面推崇“学生周例会”制度,实行轮值主持制,利用腾讯会议和微信,实现会上会下、线上线下不间断交流,进行答疑解惑,实时追踪学业进度,力求通过例会监督交流实现“高质量、多效用、育全才、出成果”的目标。自例会制度实施六年以来,他从未缺席例会指导,即便是在2020年疫情期间因病住院手术次日,依旧坚持参加学生“云例会”。近年来,花俊国老师所带研究生分别考博进入中农、南开、人大、西农等“双一流”高校,另有同学进入高校和科研单位工作,无私奉献换来了学生培养的累累硕果。
       二、陈素云坚忍不拔攀高峰
       高校教师的本职任务除了教书育人以外,还要进行科学研究,不断攀登科学高峰。在科学研究中,科研人员往往面临种种困难和挑战,必须具备顽强的意志力和坚韧的品质。在某些领域,科研成果的取得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反复研究,这种过程中,高校教师们展现出的坚定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是求实创新的教育家精神的真实写照。
       陈素云老师从事食品安全和信息披露方面的研究,在课题申报和论文撰写方面不抛弃不放弃,展现了令人钦佩的毅力。她长期坚持申报关于食品安全信息披露方面的课题,多年来上下求索;论文发表上不畏拒稿,勇于突破。她的科研项目《自愿性食品安全信息披露选择机理、动态演化与治理机制研究》在经历多年的打磨完善后,于2022年成功获批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相关论文在经历长达2年投稿周期后,于2024年成功发表于国际知名SSCI期刊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 Accounting (JBFA)和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 (IRFA)上,守得云开见月明。
       三、时心怡乐教爱生巧教改
       教学改革是推动教学贴近学生、贴近时代的必然要求,没有适时的改革创新,教育就不能达到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教育改革不仅推动了教育进步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教育工作者的前瞻性、创新精神和对卓越教育质量的不懈追求。
       时心怡老师深入践行“创造的教育”理念,精心准备教学环节,认真打磨教学设计,秉承“学以致用,财法合一”的理念,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以打牢基础、培养技能、适应工作岗位为目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探索OBE+BOPPPS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配合多种教学手段,衔接软件实训,更好的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丰富的案例,在案例研讨中潜移默化的融入思政元素,打造以“拓展大视野”与“培育价值观”为教学目的的新课堂。这种在教学工作中展示出的创新意识和不懈努力,正是启智润心、乐教爱生的教育家精神的具体体现。时心怡老师凭借对教学工作中教育家精神的大力弘扬,获得2022年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特等奖和2023年度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
       四、马恒运严谨求实勤科研
       高校教师的严谨求实和勤奋科研,既是对教育家精神的真实诠释,也为其传承和发扬奠定了坚实基础。教师求真务实的精神影响着学生,使他们在学术研究中也注重细节和质量,同时也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具备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
       马恒运老师长期对学术知识“痴心不改”,对科学研究“舍身忘我”,体现出严谨的求实精神。在做土地流转方面的调研时,为获得第一手真实详尽的数据和材料,马老师带领团队成员和学生,历时一个月,几乎走遍了河南全境。有一次,马恒运的妻子李文中午11点就为他做好了午餐,结果发现他在认真看书,便不忍心打扰,只在饭桌上留下一张字条——“饭已做好”,便外出办事了。到下午快3点时,她接到马恒运的电话,询问今天怎么还没有准备午饭。虽然已年过花甲,但马恒运依旧每晚都要看书学习、修改学生论文到深夜。这一过程中,马老师体现出的科学态度和潜心研究精神,是高等教育系统教育家精神的重要表现。凭借严谨认真、刻苦钻研的精神和出色的研究能力,马恒运在经济学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奖励计划,是河南省获批的第一批“长江学者”。
       道不远人。上述具体事例说明,教育家精神不是高高在上的宏大叙事,它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教师职业虽然平凡,但教育家精神不平凡,而不平凡的精神又蕴藏在平凡而典型事例之中,这其中有深刻的辩证关系。让我们每一位农大老师,都能以身边平凡人的典型事为榜样,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把身边的教育家精神总结起来、运用出来、传承下来,为实现河南农大“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奋斗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简介:
赵明正,1989年7月出生,现任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与统计系系主任,硕士生导师)

 
(源自作者供稿,并依据投稿时间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