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3年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在信中深刻阐释了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202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发布,提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支撑。
即日起,党委教师工作部特别推出“教育家精神大家谈”专题,刊发我校教师代表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畅谈对教育家精神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的认识、理解和体会,在全校营造学习、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的良好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意见,以及学界对“教育家精神”展开的笔谈文章,均深入阐明了教育的价值、教师的职责和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性,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深刻体会到这其中的指导意义,并结合自身工作实践谈几点学习感想。
一、教育事业是国之大计,教师责任重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强调教育在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者。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强调教师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这些要求不仅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高度概括,也是每位教师成长的方向指引。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深刻认识到,我们的职责不仅是教授专业知识,还要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面对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我们要在课堂教学、科研指导以及社会服务中,始终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全面提升教育的质量和内涵。
二、弘扬教育家精神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
《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教育家精神的五个核心要素: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持立德树人、潜心教书育人、践行创新实践、涵养人格魅力。这些要求既是对老一辈教育家的致敬,也是对新时代教师的鞭策。
高校必须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也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素养,更要在思想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在知识体系快速更新的背景下,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尤其要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平衡,努力在研究中探索,在教学中传播。
三、实践教育家精神需创新与实干结合
在《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笔谈》中,多位教育专家提到,教育家精神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到教学实践中的点滴努力。新时代的教育更需要与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通过实践实现教育价值的最大化。教育家精神的一个重要内涵是“涵养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体现在对事业的忠诚、对学生的关爱以及对学术的执着追求。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老师的认同感往往来源于他们感受到的真诚与关怀。这就要求作为教师的我,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学生。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具体指导,以及专家学者对教育家精神的探讨,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深刻启示。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感到肩负的责任重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努力成为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以自身行动践行教育家精神,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优秀人才,为新时代中国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教育事业是国之大计,教师责任重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强调教育在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者。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强调教师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这些要求不仅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高度概括,也是每位教师成长的方向指引。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深刻认识到,我们的职责不仅是教授专业知识,还要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面对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我们要在课堂教学、科研指导以及社会服务中,始终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全面提升教育的质量和内涵。
二、弘扬教育家精神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
《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教育家精神的五个核心要素: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持立德树人、潜心教书育人、践行创新实践、涵养人格魅力。这些要求既是对老一辈教育家的致敬,也是对新时代教师的鞭策。
高校必须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也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素养,更要在思想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在知识体系快速更新的背景下,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尤其要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平衡,努力在研究中探索,在教学中传播。
三、实践教育家精神需创新与实干结合
在《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笔谈》中,多位教育专家提到,教育家精神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到教学实践中的点滴努力。新时代的教育更需要与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通过实践实现教育价值的最大化。教育家精神的一个重要内涵是“涵养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体现在对事业的忠诚、对学生的关爱以及对学术的执着追求。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老师的认同感往往来源于他们感受到的真诚与关怀。这就要求作为教师的我,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学生。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具体指导,以及专家学者对教育家精神的探讨,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深刻启示。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感到肩负的责任重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努力成为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以自身行动践行教育家精神,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优秀人才,为新时代中国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简介:张彦华,中共党员,1989年2月出生,动物科技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
(源自作者供稿,并依据投稿时间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