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人事动态 >

“师者说”(十二)(全省获奖作品)资源与环境学院杨雪:“科技小院”里的三农情

发布时间:2024-12-06 09:24    浏览次数:
       编者按:三尺讲台育桃李,粉笔无言写春秋。是什么让您披星戴月匆匆步履不休不止?是什么让您青丝暮雪日复一日无悔无惧?是什么让您守护成长铸就梦想甘之如饴?是师者之名,让您重任在肩砥砺奋进;是为师之道,让您行为世范匠心传承;是师者初心,让您心怀远方踏浪前行。为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讲好农大师德故事,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近日,党委教师工作部开设“师者说”专栏,展现农大教师立德树人、躬耕教坛、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时代风采。

叶优良教授在田间指导科技小院学生识别玉米缺素症状

叶优良教授在烂场雨后指导小麦收获
       扎根基层十余载,叶优良教授带领着养分资源管理与农业绿色发展创新团队师生秉持着脚踏实地、自找苦吃的精神,践行着深入到农业生产一线,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百姓家的宗旨,怀揣着沉得住气、静得下心、吃得了苦的奥义,追求着农户增产增效、农业绿色发展、农村富强美丽的梦想,致力于涉农高校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助力培养更多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新型人才。
       一、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服务为宗旨,党员做先锋
       当谈及信仰,我们深知其深刻内涵与无尽力量。河南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团队,正是这一力量的生动诠释者。在这里,信仰不仅是心灵的寄托,更是行动的指南。这个团队里,老师们全都是党员,学生们也有七成是党员。在河南农业大学党委同资源与环境学院党委的指导下,科技小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导,不仅牢记“明德自强、求是力行”的校训,还常常在雷锋日、五四青年节、国庆节、丰收节等特别的日子,戴着党徽在驻地做科普宣传。他们不仅将农业生产技术带到田间地头,更把我党的政策普及到千家万户。
       二、言为士则、行为世范:“赤脚教授”用足迹丈量千顷良田
       “师者,人之模范也。”河南农业大学是河南科技小院的“根据地”,叶优良教授从此地出发,到豫北的小麦、花生,豫东的大蒜、辣椒,豫西的石榴、苹果,豫南的水稻、烟叶,无论是试验田、示范田,亦或连片大户、个体小农户,都能看到叶优良和科技小院师生们在田间的身影。他们挨家走访农户、调研,了解农业生产中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技术培训和指导,开创了科技赶集、田间出诊,为村干部进行政策宣讲,在中小学开展扶贫支教活动,组织节日晚会、广场舞比赛、作物高产竞赛,建设了科技长廊、科技胡同、农事提醒牌、科技小院网站、微信公众号,在抖音、今日头条上拍摄小视频等进行技术推广,用实际行动感动了农户,大家才逐步接受科技小院。叶优良教授以其自身带头作用,让校园里的老师和学生变成了田间地头上的技术专家,变得是身份,不变的是涉农高校师生爱农知农助农的心。
       三、启智润心、因材施教:想学生之所想,解农民之所急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叶优良教授鼓励学生零距离接触农民和农业生产,激励学生进行资源环境、耕作栽培、节水灌溉、智慧农业、营销策划等跨学科学习。不仅传授学生知识、提升学生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追求、科学思维方法。在加强专业知识、行业知识、产业知识等多领域学习的同时,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链条培养人才,注重研究生多份锻炼、多环节考核、多途径产出。坚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师-学生-农民-企业人员-政府人员五位一体、多方联动指导,从理论、实践、劳动、生活、价值观塑造等方面全方位培养学生。如临颍科技小院以测土配方施肥为突破口,引进智能配肥微工厂,围绕当地玉米小麦辣椒等作物存在的施肥问题,制定的全程解决方案受到当地农户的欢迎。十多年来,科技小院师生真正做到了把论文写在中原大地。
       四、勤学笃行、求是创新:面向行业做科研,为了实际育人才
       坚持“面向生产”“面向应用”和“面向需求”,实现高校、企业、政府等多主体结合,科技小院获批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农林产教融合基地、耕读教育基地、肥料产业研究院等产教融合和开放式育人平台;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以产业需求为出发点,实现学校与企业互聘导师和专家,建立了产教深度融合、校企联合培养的保障机制。“叶老师,啥时候来我地里这测产呀?”“叶老师,我想建科技小院示范基地”,全省各地的种粮大户把叶老师当作他们的“老朋友”,并积极参加河南科技小院举办的“科技小院杯”粮王大赛活动。以此活动为契机,聚焦高产高效绿色种植,地方特色产业培育,农业区域品牌打造,将通过评比遴选出适合区域作物的农资产品、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和配套管理技术向种粮大户推介,以期推动河南现代化农业强省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为我省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用服务赢得信任,以奉献获取民心
       从2021年1月起,叶优良组织开通了以“科学施肥 绿色种植 提质增效”为主题的科技小院公益讲座云课堂,已经开展194场讲座,受到农资企业、经销商、农户、基层农技人员等的高度好评,累积观看人数达到500万余人次。叶优良每年要负责华北小麦、玉米施肥指导意见制定,多次参与农业部门、科协、学校、企业等组织的培训,编写了《冬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作物生产技术解决方案》《主要作物施肥指南》等科普丛书,创新了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打通了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瓶颈,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要求。十多年来,叶优良教授组织培训农民20万人次,培养了300多位先锋学员,指导种植大户500多位,培训企业业务员和经销商8万余人次。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累计培训人数超过500万人次,技术覆盖2000万亩以上。
       叶优良教授常说:“测土配方施肥是我们的看家本领,要从最基本的干起,摸清土壤的脉搏,才能对症下药。”新乡花生科技小院对全镇29个行政村进行取土化验,此举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新乡县委书记更是专程到访科技小院,勉励大家多为当地做贡献。同时,新乡科技小院以“农业科技创新标杆”被新乡县人民政府写进学习“千万工程”、建设农业强县的工作之中。
       六、胸怀天下、以文化人:怀揣农业心,服务涉农事
       科技小院很小,小小的村落里有着几间小小的房子,小小的房子里边有着小小的“科技小院人”;科技小院很大,在大大的乡村振兴背景下,有着大大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大大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背景下,“科技小院人”有着大大的三农情怀。截止2024年,有34名研究生、172名本科生在科技小院完成毕业论文,阶段性到科技小院入住的学生超过800人。从科技小院出来的毕业生大多数继续从事农业相关工作,其中50%的毕业生进入农资行业担任企业骨干,30%的毕业生在高校、农业农村局、农科院等事业单位从事工作,10%的毕业生继续攻读博士学位,10%的毕业生自主创业带动产业、致富一方。
       十二年来,河南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团队荣获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河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等多项殊荣;十二年来,河南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团队多次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权威媒体报道百余次;十二年来,河南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团队走出了一批又一批爱农人才广泛分布在省内外的各行各业;十二年来,河南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团队引领了河南省科技小院的建设与发展,河南省科协批准建立的科技小院达58个,其中教育部等三部委支持建设科技小院24个。


 
(源自作者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