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人事动态 >

“师者说”(十一)|资源与环境学院李岚涛:师者匠心,止于至善;师者如光,微以致远——赓续百年初心,传承师者精神

发布时间:2024-12-05 11:21    浏览次数:
       编者按:三尺讲台育桃李,粉笔无言写春秋。是什么让您披星戴月匆匆步履不休不止?是什么让您青丝暮雪日复一日无悔无惧?是什么让您守护成长铸就梦想甘之如饴?是师者之名,让您重任在肩砥砺奋进;是为师之道,让您行为世范匠心传承;是师者初心,让您心怀远方踏浪前行。为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讲好农大师德故事,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近日,党委教师工作部开设“师者说”专栏,展现农大教师立德树人、躬耕教坛、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时代风采。
李岚涛老师和指导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合影
李岚涛老师田间现场介绍温县铁棍山药生长与品质特点
       《礼记·学记》有云:“师者匠心,止于至善;师者如光,微以致远”。为师者,惟匠心以致远,当臻于至善。从母校学子(2008年)到母校老师(2018年),10年,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初心与使命。母校教会我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以及知农、爱农、兴农和终身“务”农的情怀与信念。入职6年来,始终秉持匠心精神,恪守闻道在先而后育人理念,一点一滴中赓续师者初心,传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者精神。
       一、紧中有松,严中有爱
       2012年,我从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考研到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师从鲁剑巍教授。硕博六年来鲁老师对我的指导可用八个字来总结:紧中有松,严中有爱。6年来,我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2篇,获得博士、硕士国奖以及各级、各类企业奖学金10余项,奖学金累计22万。2018年6月,满载信心和期望,博士毕业后有幸又回到了母校,加入了王宜伦教授领衔的“作物营养与高效施肥科技创新团队”。继续秉承“紧中有松,严中有爱”的学生培养理念,先后协助指导研究生12名,独立指导4名;担任资环19-3班和23-1班班主任,成为了别人口中的“李老师”。6年来,我常常告诫自己:以我所学,尽我所能;育我所及,偿我所愿。用导师对我的培养方式来“培养”我的学生。这,我想不仅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育人和育德的延续。先后指导本科生组团并获批了河南省(2019年和2024年)和国家级(2023年)大创项目3项,第三届(2023年)、第四届(2024年)全国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大学生实践技能竞赛一等奖和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年)银奖等成绩。个人先后于2021年和2024年荣获河南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以及河南农业大学本科课堂教学质量二等奖(2024年)等荣誉。
       在科研上,坚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和“科研严谨,生活活泼”的理念带好每一个研究生。始终坚持“111”管理模式,让学生每天至少阅读1篇文献,每周至少1次总结和每月至少1次汇报。每位研究生3年期间至少发表2篇行业内代表性学术论文并让他们每年度参与1次国际学术会议。每逢学生出差开展田间试验,只要时间上允许我必开车和他们一同前往基地,同吃、同住、同采样,出差路上的时间往往是我们交流最充分、沟通最彻底也是科研最有乐趣的时间段。6年来,指导学生先后发表学术论文54篇,授权专利3项,获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项。
       二、育才育人,育人育德
       这里,我想以我担任资环19-3班班主任工作经历和个人所感所悟为例来讲下“育才育人、育人育德”在日常学生培养中的实践与效果。自2019年9月担任农业资源与环境2019级3班班主任以来,每月召开班委会1-2次,每学期召开3-5次主题班会。对班级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鼓励支持,对学习出现问题的学生给予单独谈心谈话,对班级突遇家庭变故遇到困难的学生给予特殊照顾帮扶。班级一位同学因父亲突发重大疾病住院,得知情况后为使学生能安心学习,持续2年每月从工资中给予其发放300-500月生活补贴,安排其担任实验室科研助手,和团委老师一道积极申请救助基金等。四年来,全班均通过普通话等级考试;英语四级通过率80%,英语六级通过率50%;教师资格证笔试通过率50%。班级也先后获得“河南省先进班集体”“河南农业大学文明班级”等荣誉称号。在2023年考研中全班29人,一次性上岸26人。个人先后获得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优秀班主任(2023年)和河南农业大学就业创业工作先进个人(2024年)。
       三、教研相长,寓教于研
       自工作以来,积极投身农业科学研究和科学技术示范工作。目前,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等7项;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在SCI、国家级一级学报及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5篇,以主编、副主编或编委编写著作7部;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24年,排名第四)以及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荣誉称号(2024年);先后当选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施肥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微量元素及肥料产学研创新联盟理事会理事、河南省农学会智慧农业专业委员会委员、《Plant Phenomics》青年编委。建立河南温县铁棍山药科技小院,组织学生长期驻扎在农业生产一线,带领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实践教学和社会服务。2022年7月,小院获教育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和中国科协办公厅三部门联合发文支持建设。2023年4月,小院被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河南省教育厅等五部门授予“2022年度河南省科技小院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先进典型优秀科技小院”。2024年11月,获得河南省农技推广站院联建试点基地。
       师者如光,微以致远。握住微光向暖,点亮微光筑梦,传递微光致远!

 
(源自作者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