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来自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的黄珺嫦,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人,2007年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后来到了广袤的中原大地,树立了为中原建设增光添彩的决心;作为家族中有着二十多位教师的家庭成员之一,教师的职业选择更增强了我的传承感和责任感。从南到北,转眼间,我已经在教学一线工作17年了,今年,我整整40周岁了,恰逢第40个教师节,回顾我的教师生涯,我感到非常荣幸,非常有意义。
一、潜心教学,从“青椒”到“最美教师”
在教学上,我致力于打造富有生命力的课堂,让理论不再枯燥,而是充满了生活的温度和现实的活力。17年前,我来到河南农业大学资环学院,开设《经济地理学》课程,从教以来,我致力于提升教学技能,创新课堂教学,努力将复杂的经济地理学理论讲透、讲活,并辅以大量的经济社会现实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主讲的《经济地理学》课程从校核心示范课逐步成长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并最终在2023年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创下了地理类课程从零基础开始、短时间打造国家级课程的记录。同时,我也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将教育教学的思考融入实践,获得了河南省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被评为河南省教学标兵;获得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并主持完成了省级教学质量工程2项,校级教学质量工程12项,获得了省级教学技能竞赛奖励5项、校教学质量特等奖等,被学校聘为第五届校级本科教学督导。2024年5月,我被评为河南农业大学“最美教师”。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学院领导的关怀与支持,更离不开同事们的帮助与鼓励。

二、匠心育人,亦师亦友
“珺璟如晔照桃李,师德嫦然以育人。”这是我当班主任的2020级土管2班的一位学生送给我的话,我非常喜欢,这不仅仅是对我个人的期许,更是我始终秉持的教育理念。工作了多少年,我就当了多少年的班主任,在育人方面,我既是学生们眼中热情的“自家小姨”,也是他们严格的导师和未来的规划师。我深知,每一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梦想与追求。因此,我努力去了解每一位学生,关注他们的成长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无论是学业上的困惑,还是生活中的难题,我都愿意成为他们最坚实的后盾,陪伴他们走过青春的每一步。
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上,我更是倾注了大量心血。我组织同学们参与国家级大创项目,从零开始,不厌其烦地为他们讲解要点、熟悉流程。在我的指导下,同学们完成了多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并在各类专业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是对同学们努力的肯定,也是对我教学工作的最好回报。从教17年来,我的学生有的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工作,有985高校的教授,也有扎根基层的村长、乡长,更有服务“三农”的农技人员、农业企业家、新型职业农民等,看到同学们学农知农爱农,我真是觉得自己的工作非常崇高,非常有价值。
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上,我更是倾注了大量心血。我组织同学们参与国家级大创项目,从零开始,不厌其烦地为他们讲解要点、熟悉流程。在我的指导下,同学们完成了多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并在各类专业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是对同学们努力的肯定,也是对我教学工作的最好回报。从教17年来,我的学生有的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工作,有985高校的教授,也有扎根基层的村长、乡长,更有服务“三农”的农技人员、农业企业家、新型职业农民等,看到同学们学农知农爱农,我真是觉得自己的工作非常崇高,非常有价值。

三、专心科研,服务三农
在科研上,我致力于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深入农村一线,用双脚丈量土地,用汗水浇灌希望。在紧张繁忙的教学科研工作之余,我不断的提升和完善自己,17年前,我是青涩的硕士,2012年,我在学校的支持下,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攻读资源产业经济博士,并于2015年毕业;2017年,我又进入河南农业大学经管学院农林经济管理博士后流动站学习。近年来,我先后被评为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优秀科技特派员等。这些成果不仅是我个人学术水平的体现,更是我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奉献的见证。我深知,科研与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之中,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从江西到河南,我掏出一片赤诚献力中原大地;从青椒到名师,我勇创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传承家族教育世家的信念,我总看学生,还需要什么;我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在事业默默的耕耘中,我体验到了人生最大的幸福。每当教师节来临之际,收到学生们热情洋溢的祝福和感谢时,我的心中总是充满了骄傲与自豪。我深知这份荣誉属于每一位在教育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同仁们。因此,我将继续扎根中原、牢记使命、用智慧和深情点亮学生前行的路、用脚踏实地践行责任和使命。
在科研上,我致力于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深入农村一线,用双脚丈量土地,用汗水浇灌希望。在紧张繁忙的教学科研工作之余,我不断的提升和完善自己,17年前,我是青涩的硕士,2012年,我在学校的支持下,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攻读资源产业经济博士,并于2015年毕业;2017年,我又进入河南农业大学经管学院农林经济管理博士后流动站学习。近年来,我先后被评为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优秀科技特派员等。这些成果不仅是我个人学术水平的体现,更是我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奉献的见证。我深知,科研与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之中,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从江西到河南,我掏出一片赤诚献力中原大地;从青椒到名师,我勇创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传承家族教育世家的信念,我总看学生,还需要什么;我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在事业默默的耕耘中,我体验到了人生最大的幸福。每当教师节来临之际,收到学生们热情洋溢的祝福和感谢时,我的心中总是充满了骄傲与自豪。我深知这份荣誉属于每一位在教育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同仁们。因此,我将继续扎根中原、牢记使命、用智慧和深情点亮学生前行的路、用脚踏实地践行责任和使命。
(源自作者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