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三尺讲台育桃李,粉笔无言写春秋。是什么让您披星戴月匆匆步履不休不止?是什么让您青丝暮雪日复一日无悔无惧?是什么让您守护成长铸就梦想甘之如饴?是师者之名,让您重任在肩砥砺奋进;是为师之道,让您行为世范匠心传承;是师者初心,让您心怀远方踏浪前行。为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讲好农大师德故事,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近日,党委教师工作部开设“师者说”专栏,展现农大教师立德树人、躬耕教坛、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时代风采。

国家科技特派团肉牛产业组一行赴务川黑牛选育场基地指导工作(前排左侧为董海聚老师) 邹林燕摄
作为土生土长的农大人,董海聚老师一直坚守“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从教二十年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做好教书育人、服务生产的工作,在平凡岗位上发光发热,践行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 牢记教师使命,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作为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董海聚老师常说“教学为根、育人为本”,只有搞好教学这项本职工作,才能铸就育人的基石。
他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并将临床典型案例融入课堂教学,受到学生的广泛好评。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平台,他积极开展课程建设,他主讲的本科生课程《兽医外科手术学》2018年被评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0年获批河南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022年获批河南省线上一流课程;他主讲的研究生课程《动物临床疾病诊疗》获批河南省专业学位研究生精品教学案例教学项目并顺利结项;主持完成了河南省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犬的难产诊断及助产虚拟仿真实验》。
他积极带领青年教师们开展本科教学改革,主持完成了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高校动物医学专业临床实践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主持河南农业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重点项目《高等学校兽医学科实践课程智慧教育体系研究》,探索智慧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途径;获得全国生态文明信息化教学成果奖1项、河南省教学成果鉴定1项,获河南年农业大学首届本科教学质量奖一等奖,并获评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
他积极探索育人方法的创新和改进,并在教学中实施“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教育教学方法,助力学生学习、创业。他以全国大学生兽医专业技能大赛为契机,加强学生实践课程的学习,确保学生深入生产实践,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自2010年以来,他带队并指导学生团队参加全国大学生“生泰尔杯”动物医学专业技能大赛获得特等奖3次、一等奖3次,参加全国 “雄鹰杯”小动物医师技能大赛获得特等奖2次、一等奖2次。他在工作中贯彻落实“全程育人”理念,将育人和育才统一起来,多次担任班主任工作,从学生入学的专业思想教育到大学期间的专业课程学习,从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到考研、就业的指导,甚至到学生毕业从业后的工作交流,他心系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他说他要把恩师们给予他的帮助和支持全部送给他的学生们。
二、 科研来自生产,实践助力行业发展
作为临床兽医人,董海聚老师长期坚持服务生产实践,从生产实践中凝练科研思路,并将科研成果应用于临床,积极践行“产学研”结合的科研模式。多年来,他针对兽医临床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主要围绕反刍动物、宠物和野生动物等进行应用型科学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基金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1项、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项目1项和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主持完成国家“十三五”“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3项。参与完成科技成果《动物园动物寄生虫调查、鉴定及综合防制》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参编教材3部,获评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他牵头组建汝州市肉牛科技小院,从疾病防控和提高生产性能两方面开展科研工作,通过参加河南省“科技兴农 助力三农”之三农课堂以及河南省乡村振兴肉牛养殖论坛,助力河南省肉牛产业发展;他作为国家科技特派团肉牛产业组骨干成员,多次奔赴贵州务川自治县开展肉牛产业技术培训与临床实践指导工作,为牛场疾病防控提供技术支持;同时连续多年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普通病防治岗位,围绕肉牛运输应激、抗炎药物研发、疾病快速诊断等方面开展研究,并取得突出成绩,获评农业农村部兽药评审中心兽药评审咨询专家库专家;多次参与团队组织的牛场兽医师技术培训的教学工作,为提高基层兽医师临床操作技能做出贡献。
他牵头组建郑州市宠物疾病诊疗与检测监控重点实验室,围绕宠物疾病诊疗、宠物疾病病原体检测技术、宠物源细菌耐药性进行检测,并针对相关其病原特性进行研究并开发新型疫苗和新型药物,为减少宠物源人兽共患病引起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提供技术支持。他连续多年带领青年教师和动物医学专业学生走进社区进行宠物疾病义诊活动,并带领临床兽医系青年教授为郑州市动物园提供技术支持。目前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影像学分会副理事长、小动物医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外科学分会副秘书长、河南省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外科暨小动物医学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郑州市宠物诊疗行业协会会长。
董海聚老师以“科研服务生产,教育铸就未来”为信念,二十载如一日扎根教学与科研一线,用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担当。他不仅是课堂上的引路人、科研领域的开拓者,更是乡村振兴与行业发展的实践者。从黑牛选育基地的技术指导,到社区宠物义诊的暖心服务;从全国技能大赛的累累硕果,到基层兽医师的能力提升,他的足迹始终与行业需求紧密相连,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在服务“三农”与守护生灵的道路上,续写更多平常却不平凡的篇章。
一、 牢记教师使命,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作为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董海聚老师常说“教学为根、育人为本”,只有搞好教学这项本职工作,才能铸就育人的基石。
他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并将临床典型案例融入课堂教学,受到学生的广泛好评。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平台,他积极开展课程建设,他主讲的本科生课程《兽医外科手术学》2018年被评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0年获批河南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022年获批河南省线上一流课程;他主讲的研究生课程《动物临床疾病诊疗》获批河南省专业学位研究生精品教学案例教学项目并顺利结项;主持完成了河南省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犬的难产诊断及助产虚拟仿真实验》。
他积极带领青年教师们开展本科教学改革,主持完成了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高校动物医学专业临床实践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主持河南农业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重点项目《高等学校兽医学科实践课程智慧教育体系研究》,探索智慧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途径;获得全国生态文明信息化教学成果奖1项、河南省教学成果鉴定1项,获河南年农业大学首届本科教学质量奖一等奖,并获评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
他积极探索育人方法的创新和改进,并在教学中实施“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教育教学方法,助力学生学习、创业。他以全国大学生兽医专业技能大赛为契机,加强学生实践课程的学习,确保学生深入生产实践,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自2010年以来,他带队并指导学生团队参加全国大学生“生泰尔杯”动物医学专业技能大赛获得特等奖3次、一等奖3次,参加全国 “雄鹰杯”小动物医师技能大赛获得特等奖2次、一等奖2次。他在工作中贯彻落实“全程育人”理念,将育人和育才统一起来,多次担任班主任工作,从学生入学的专业思想教育到大学期间的专业课程学习,从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到考研、就业的指导,甚至到学生毕业从业后的工作交流,他心系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他说他要把恩师们给予他的帮助和支持全部送给他的学生们。
二、 科研来自生产,实践助力行业发展
作为临床兽医人,董海聚老师长期坚持服务生产实践,从生产实践中凝练科研思路,并将科研成果应用于临床,积极践行“产学研”结合的科研模式。多年来,他针对兽医临床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主要围绕反刍动物、宠物和野生动物等进行应用型科学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基金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1项、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项目1项和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主持完成国家“十三五”“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3项。参与完成科技成果《动物园动物寄生虫调查、鉴定及综合防制》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参编教材3部,获评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他牵头组建汝州市肉牛科技小院,从疾病防控和提高生产性能两方面开展科研工作,通过参加河南省“科技兴农 助力三农”之三农课堂以及河南省乡村振兴肉牛养殖论坛,助力河南省肉牛产业发展;他作为国家科技特派团肉牛产业组骨干成员,多次奔赴贵州务川自治县开展肉牛产业技术培训与临床实践指导工作,为牛场疾病防控提供技术支持;同时连续多年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普通病防治岗位,围绕肉牛运输应激、抗炎药物研发、疾病快速诊断等方面开展研究,并取得突出成绩,获评农业农村部兽药评审中心兽药评审咨询专家库专家;多次参与团队组织的牛场兽医师技术培训的教学工作,为提高基层兽医师临床操作技能做出贡献。
他牵头组建郑州市宠物疾病诊疗与检测监控重点实验室,围绕宠物疾病诊疗、宠物疾病病原体检测技术、宠物源细菌耐药性进行检测,并针对相关其病原特性进行研究并开发新型疫苗和新型药物,为减少宠物源人兽共患病引起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提供技术支持。他连续多年带领青年教师和动物医学专业学生走进社区进行宠物疾病义诊活动,并带领临床兽医系青年教授为郑州市动物园提供技术支持。目前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影像学分会副理事长、小动物医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外科学分会副秘书长、河南省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外科暨小动物医学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郑州市宠物诊疗行业协会会长。
董海聚老师以“科研服务生产,教育铸就未来”为信念,二十载如一日扎根教学与科研一线,用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担当。他不仅是课堂上的引路人、科研领域的开拓者,更是乡村振兴与行业发展的实践者。从黑牛选育基地的技术指导,到社区宠物义诊的暖心服务;从全国技能大赛的累累硕果,到基层兽医师的能力提升,他的足迹始终与行业需求紧密相连,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在服务“三农”与守护生灵的道路上,续写更多平常却不平凡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