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

当前位置:首页 > 师德师风 > “师者说” >

“师者说”(二十一)|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栗燕:坚守奉献初心,不忘责任担当

发布时间:2025-10-17 16:11    浏览次数:
       编者按:三尺讲台育桃李,粉笔无言写春秋。是什么让您披星戴月匆匆步履不休不止?是什么让您青丝暮雪日复一日无悔无惧?是什么让您守护成长铸就梦想甘之如饴?是师者之名,让您重任在肩砥砺奋进;是为师之道,让您行为世范匠心传承;是师者初心,让您心怀远方踏浪前行。为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讲好农大师德故事,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近日,党委教师工作部开设“师者说”专栏,展现农大教师立德树人、躬耕教坛、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时代风采。

栗燕老师指导学生设计并施工的景观式插花作品(图片正中间为本人)
       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须行为示范。自工作以来,我心怀母校的培养之恩,24年如一日,以“一块砖”的心态,始终坚守爱岗敬业、自立自强、开拓进取的初心,踏踏实实地做着平凡岗位的奉献者、不断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奋斗者、实验人员发展道路上的探索者。
       一、心怀“一块砖”,做平凡岗位的“奉献者”
       2001年7月,我本科毕业留校工作,岗位在实验室。可还没等到去实验室报到,院领导就告诉我目前学院学生人数多,专职管理人员缺乏,希望能到团委支援两年。想到自己是党员、学生干部出身,能够胜任这项工作,我就欣然接受了组织的安排。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默默告诉自己,在工作中一定要当好“一块砖”。
       当好“一块砖”,我始终保持着“勤劳耕耘、不问收获”的静气。在团委工作期间,我主要负责日常管理、困难学生贷款、问题学生的动态观察与心理咨询。每每看到情感、学业迷茫的学生渴求得到指点的眼神,看到生活困难的学生需要贷款交学费、勤工助学的无奈,我总会不遗余力地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保守秘密并解决问题,那个时候,我是学生心中的“亲姐姐”。两年后,我如期回到园林系实验室,除了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外,还承担了全系教师的信息统计、教学资料的收集、整理等工作,不管在什么岗位我都默默奉献,不计得失。也正是我踏实、敬业与吃苦耐劳的良好作风,赢得了大家的广泛好评,多次被学院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
       当好“一块砖”,我保持着“从零开始、积极作为”的勇气。2020年9月,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正式成立,学院为了加快发展,重新组建了以专业为基础的4个系室,但风景园林系缺乏党建带头人,为了支持景园系的发展,院领导决定将我从园林系调出,担任景园系教工党支部书记。虽然舍不得放下自己在园林系长期的教学、科研积淀,进入景园系也将面临着工作内容、专业方向、研究内容等新的挑战,但想起学校和学院多年的培养之恩,我再次毅然接受了组织交给的任务。到景园系工作后,凭借长期参加党员组织生活会的经验,我规范落实了“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生活会等制度,建立了“每两周集中学习+学术探讨,每半年经验总结”的工作机制,重视高级职称、高学位人才的组织发展,引导任课教师深入挖掘各自所授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强调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论文选题、教学改革、科研立项等工作中,发挥“课程思政”育人功能。通过党员孔德政教授、杨芳绒教授等投身乡村振兴实践、校园景观提升建设、参与学科竞赛等模范带头作用,将广大师生的思想统一到“用心教、深入学、助力乡村振兴”的责任感和时代使命上来。经过两年半的不懈努力,2023年2月,风景园林系教工党支部被学校评为第四批“样板支部”,其中“师生联动促党建,教学相长共发展”的具体做法被评为优秀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我本人也被评为“河南农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当把景园系的系主任培养成“双带头人”后,我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本职实验岗位,担任院实验中心主任一职。
       二、积极进取,做自立自强的“奋斗者”
       自2003年10月回到实验室工作后,由于经常辅助专任教师们开展实验教学工作,我逐渐认识到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以向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答疑、解惑服务,2005年我考取了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的研究生,边工作边学习,和学生一起埋头苦干。2008年学院申建了中央与地方共建观赏植物平台,面向全院师生提供实验教学和科研服务,学院把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任务交给了我。从实验室的装修到每一件仪器设备的登记、入账、使用培训等都凝结了我辛勤的汗水,该平台投入运行后,我发现使用者大多是研究生,实验内容紧跟科研前沿,作为实验室的日常管理者,不了解他们的研究内容、方法,就无法精准地对实验材料、药品使用、实验垃圾的处理等提出具体意见,为了实现实验室的专业化、精准化管理,2011年我又考取了博士研究生,经过5年半的系统训练,我在实验设计、仪器操作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在不断的学习、工作中,探索出了适合该平台的“制度建设先行,科研促进教学”的管理模式,制定并实施了研究生的值周制度,并在全院范围内推广,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推广使用无毒的核酸染料gelred代替染色剂EB,大大降低了实验风险,杜绝了安全隐患。担任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实验中心主任后,我协助主管院长积极推动院级公共实验平台的建设和管理,经过充分调研,反复征求师生意见,形成了基于主人翁意识养成的“赋分制”管理细则,有力促进了实验室空间、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及学生参与实验室管理的主动性及规范实验操作的自觉性。
       三、勇往直前,做实验人员发展道路上的“探索者”

栗燕老师指导学生课程实习
       俗话说:“既要埋头苦干,也要抬头看路”,一名党员教师就是一面旗帜,需要脚踏实地的作风,又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在实验队伍人员不稳定、日常事务繁杂、岗位任务不连续、发展方向不明确、激励机制不健全、职称评审困难的现状下,我以身边的优秀教师为榜样,在保质保量按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参与专职教师们的教学、科研活动和院系的公共事务,2013年职称评审通过高级实验师后,35岁的我并没有因为摸到了实验系列职称的天花板而放弃对理想和事业的追求,而是以更加勤奋、刻苦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博士阶段的实验和博士论文的撰写中去,2016年博士毕业时,实验系列仍然没有设立正高级的评审通道,我就以教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自己的实验教学能力。在我主讲的《园林苗圃学》实验课程中,大胆开展实验内容和方法改革,将原有的实验项目由4个增加为8个,实验项目类型由原来的演示型、验证型为主转变为综合型和设计型为主。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实践教学中,将思政元素与实验、实习内容有机融合,构建了课内实习和课外省内、省外实践“三位一体”和以德感人、以文化人、以史明志、以赛促学、以劳铸品“五育并重”的实践教学体系。 2024年,我作为该门课程的负责人申报并获批了河南省课程思政示范课。

栗燕老师指导学生测量牡丹叶片的形态指标
 
       在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中,我长期致力于实验室的开放与共享,为热爱科研的学生提供场地、设备、技术指导等优质服务,带领学生申请并获批校级本科实验室开放创新训练团队项目3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2023年10月,我指导的开封第41届菊花文化节“菊境·微花园”大学生设计竞赛作品“菊时汴京事,翩跹豫竹君”获得金奖。在2018年获批硕士生指导教师后,至今共指导研究生13人。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与同学们亦师亦友,患难与共。经常与大家共同外出调查、采样、探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了解大家的所思所想。当听说新入校的研一新生商妞由于乙肝阳性不愿意休学耽误学业时,我多次带她去医院咨询,当确定商妞携带的乙肝病毒基本没有传染的风险后,当即组织本实验室及商妞同宿舍的同学们接种乙肝疫苗,既打消了周围同学们的思想顾虑,也坚定了商妞本人安心攻读学位的信心。在去洛阳孟津采样的路途中,我和大家共同经历了自驾小轿车爆胎、托运至汽修厂、更换轮胎后继续前行而心有余悸的过程,也感受了大雪纷飞、无法驱车赶回校园,等待雪停后连夜赶路的焦急与无奈。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断地努力,我自任职以来,共发表论文56篇,主持河南省科技攻等省级科研项目5项、校级科研项目1项。主持起草河南省地方标准1项,研发软件著作权2个,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参与其他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2项,参与审定林木新品种12个。主编著作1部,副主编和参编教材和著作10部。2022年,在学校开通正高级实验师职称评选通道的第2年,我顺利通过了职称评审,成为全校第1个具有正高级职称的实验系列教师,在不断的探索中走出了一条发展的道路,让广大实验人员看到了出路和希望,鼓舞了大家干事创业的士气。
       沙场百战袍未解,征途万里再启程。成绩仅属于过去,知识、思想还需更新,面向新农科、新工科的挑战,面向莘莘学子在学习、科研上的新需求,我将不断完善自己,一如既往地投身于学校和学院的发展大潮中,为学校“双一流”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