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三尺讲台育桃李,粉笔无言写春秋。是什么让您披星戴月匆匆步履不休不止?是什么让您青丝暮雪日复一日无悔无惧?是什么让您守护成长铸就梦想甘之如饴?是师者之名,让您重任在肩砥砺奋进;是为师之道,让您行为世范匠心传承;是师者初心,让您心怀远方踏浪前行。为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讲好农大师德故事,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近日,党委教师工作部开设“师者说”专栏,展现农大教师立德树人、躬耕教坛、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时代风采。
我是河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规划系的一名青年教师,四年前初登讲台时,曾因学生的一句“老师您看着不比我们大几岁”而局促不安。如今回望这段时光,我愈发理解:教育不是居高临下的灌输,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旅程。
第一课:用线条传递温度
2021年起,我开始参与大一制图系列课程的教学工作。在设计制图课上,我常想起自己读研时导师的教诲:“线条的精度,就是规划设计师的良心。”为帮学生打好基础,我要求自己做到“三个当天”:当天收作业、当天批改、当天反馈。有同事劝我:“制图课作业量大,适当放宽标准吧。”但我坚持在每份图纸上标注具体问题,甚至手绘修正示意图。有位21级的学生,初学时连标注的线型都常混淆。我为他建立专属成长档案,保存了从第一次作业到期末设计的12版作业。当他在最后一次作业中准确无误完成完整的小型公园规划图时,指着自己首周歪斜的尺寸线笑道:“这些线条就像尺子,量出我一点一点的进步。”这种看得见的成长轨迹,正是我坚持精细化指导的最大动力。
树影间:把课堂交给自然
2023年,我主动申请参与《城乡生物多样性》新课建设。作为教学团队中的一员,我跟着团队其他前辈老师跑遍郑州市的重要绿地,考察适宜的野外调查样点;长时序校园观察辅以无人机扫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生态底图。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数据服务于生态”,我将课程作业设计为“红外相机校园观察”。每个小组需连续三周实时追踪同一台设备的影像资料,并制作物种行为分析报告。尽管期末作业并没有相关要求,但当学生们自发将观测到的流浪猫聚众饱餐、黑尾蜡嘴雀饮水、黄鼬夜行等影像剪辑成“生态纪录片”时候;当他们为常现于镜头的小刺猬起了名字的时候;当他们写了厚厚一沓心得体会的时候;当结课问卷里频频出现“我特别喜欢这门课程”留言的时候,那些晨昏交替的备课时光、那些蹲在灌木丛调试相机的午后,忽然都有了沉甸甸的分量——原来我也能带着学生触摸真实的世界,让他们去融入身边的自然。
门内外:在封控区奔走
2023年初,新冠疫情的阴霾尚未完全散去,一场突如其来的封控,让我的职业生涯迎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课”。当时,我兼任着研究生辅导员一职,深知责任重大。在接到学校需要教师驻校值守的通知后,我毫不犹豫地收拾行囊,带着行军床和铺盖,一头扎进了校园,开启了长达一周的“别样生活”。那段时间,我的办公室摇身一变,成了临时的“家”。白天,我穿梭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化身“后勤调度员”,为隔离在宿舍的30多名学生配送餐食和药品。到了夜晚,当校园归于宁静,我便坐在办公室的桌前,开启“云端档案员”的工作模式。备课是每天的必修课,我认真准备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力求在特殊时期依然能为学生呈现高质量的教学。同时,我还要整理流调信息,处理辅导员的日常事务,确保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不受疫情影响。
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每天给隔离宿舍的学生运送物资时,我总会收获来自学生们的温暖。有时是一张手绘的便签,上面用稚嫩的笔迹写着感谢的话语;有时是一封信,字里行间流淌着学生对我的信任与感激。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一名同学手绘的一张银杏叶片。那片叶子,仿佛带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让我在这被封控的方寸之地,也能感受到天地的广阔与美好。
成长记:同仁肩上的星光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并非独自前行。我的成长离不开学院同仁的无私帮助。许多前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听我上课,课后,他们会与我促膝长谈,分享宝贵的教学经验和独到的见解,让我在教学上渐入佳境;同事们还毫无保留地与我分享自己在智慧课堂和PPT制作方面的心得体会。那些巧妙的设计理念和实用的技巧,如同点点星光,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在他们的帮助下,我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在这段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旅程中,我收获的不仅是教学技能的提升,更是来自同事们的温暖与力量。他们的支持是我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让我在教育的道路上更加自信地追逐梦想,为学生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跋涉:仍是未完成的课题
尽管入职时间并不长,但是当我和学生们一起调研城市植物群落时,当我在制图室里盯着作业图纸反复核对时,我渐渐明白了入职培训时听到的那句话:“教师的高度不在于教龄,而在于是否把学生装在心里。”还记得23年教师节时,我收到了一张学生送的卡片,上面写着:“你以为我忘了,可是我都记得。”当我轻轻摩挲着这张卡片时,仿佛又看到了那个和同学们朝夕相处的自己。那些一起在校园里探讨问题的日子,一起为梦想努力奋斗的时光,都历历在目。三尺讲台或许终其一生也走不到尽头,但好在山水有情,岁月有声,我与学生的故事,正在每一帧物种影像、每一笔图纸线条中悄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