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

当前位置:首页 > 师德师风 > “师者说” >

“师者说”(十四)|农学院贾奥琳:穿梭于大师姐和小老师之间

发布时间:2025-10-16 08:42    浏览次数:
       编者按:三尺讲台育桃李,粉笔无言写春秋。是什么让您披星戴月匆匆步履不休不止?是什么让您青丝暮雪日复一日无悔无惧?是什么让您守护成长铸就梦想甘之如饴?是师者之名,让您重任在肩砥砺奋进;是为师之道,让您行为世范匠心传承;是师者初心,让您心怀远方踏浪前行。为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讲好农大师德故事,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近日,党委教师工作部开设“师者说”专栏,展现农大教师立德树人、躬耕教坛、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时代风采。

       我2023年6月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同年9月就到河南农大参加工作,短短3个月,从一位知心大师姐,到一名青年小老师,我的人生角色就发生了反转。
       还记得第一天到学院院办报到时,院办老师见到我第一句话是:“你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本科生找范老师,研究生找王老师。”我愣了一下,今天穿的很正式呀,没有底气的回答到“我是老师”,穆老师哈哈哈大笑:“那就是找我,你是贾老师吧”。因此有老师叫我“小贾老师”或者“奥琳老师”,非常亲切的和“贾老师”区别开,我也非常喜欢。
       正因为我博士刚毕业不久,求学的经验还热乎,也接到好多次经验分享的任务。说实在的内心很忐忑,没有同学们期待《求学成功学》,因为我深知我现阶段取得的成绩来自导师指导、搭档合作、平台支持,无疑我是幸运的,因为自己的努力得到了眷顾。可我又深知,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看到结果,求学路上一定充满泪水和挫折。因此学院老师让我做指路明灯系列的宣讲老师时,我拒绝了,但是又难以拒绝。殷贵鸿老师跟我说到,只要能影响一名同学,就是值得的!我想到,作为老师确实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同学明确未来的学习方向,那就趁着还热乎的求学经历,给大家聊聊这一路上的心得:每段难熬都是成长的脚注。面对稚嫩的、青春的、活力的、认真注视着我的二三百个脸庞,将自己经历的困惑、选择、失败分享给他们,有种瞬间做回大师姐的亲切感。在三天后的午后,我办公室的桌子上放了三支非常美丽的康乃馨和一张工工整整手写的信。那种水面被激起涟漪的激动和喜悦,是当天三八妇女节最好的礼物。
       
是奥琳老师,也是奥琳师姐

这三朵美丽的康乃馨在我办公室的窗台上绽放了两周
       2024年的下学期,我和几位老师共同担任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联合研究生院的一门博士生课程,我主讲的内容是关于作物抗病机制和抗病蛋白结构研究。我提前20分钟到教室准备好播放的PPT,站在讲台上观察着一个个到来的同学,在想,我希望把最前沿的相关研究进展带入课堂,又希望能以最容易接受的形式呈现给大家,花了两个月精心准备的内容,如何讲能给他们脑海中留下多少知识、心中种下多少科研魅力。上课铃敲响后,同学们互相看了一眼,我正正嗓子“那我们开始上课”,有位男同学说您就是我们的任课老师呀,我又是心中没底气却口中故作坚定的回答到:是的!。接下来连续4节课,看着大家认真的脸庞,我也是越讲越有劲儿。后来在邮箱里,看到一封邮件,其中写到:很荣幸能参与到您的课堂,学生获益颇丰。这一刻老师的成就感真的溢出了纸面。
       就这样,我在大师姐和小老师之间不停地穿梭,从最早的忐忑不安,到慢慢地与同学们共鸣,再到此刻,时时想到,大学老师这个神圣而重要的角色如何才能做好。很庆幸,我也有清晰的榜样,那就是求学以来我的亲爱的、热爱的、挚爱的导师们,他/她们分别呈现出了属于自己最美的力量:在奔波于各大柑橘农场指导的路上,我们感觉疲惫的睡三倒四的,但是仍然不忘拿着电脑工作的邓老师,那种坚强和毅力将女性的智慧和魅力充分体现;无论再忙,都要每年亲自到全国各个实验区调查小麦病害,无论学生毕业多久都惦记着学生发展,一生豁达乐观人见人爱的夏老师;即使在关键时刻遇到车祸,也依然乐观地重新站起来,一生都奉献给小麦育种事业上的何老师;看到重要的文献就激动地走出办公室与我们讨论,永远在组会上问着最犀利的科学问题,生活简单的可以一天吃三顿饺子,却可以在科研中投入百分百热情、扎根科研最前线的柴老师。等等......等等......他/她们都在我迷茫的时候是电话的另一端,也都刻在我心中的那本字典上,在我需要指导时候,随时可以翻阅学习。

我的硕士导师和博士导师同框,我也洋溢着同样的笑容拍摄这张照片
       就像“妈妈的女儿当了妈妈,导师的学生也当了导师”一样,希望我也能像他们一样,坚韧地踏上他们走过的道路,用汗水悉心浇灌,用真心呵护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