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

“教育家精神大家谈”(三十二)|外国语学院杨爽:躬耕不辍付春华,木铎之心待秋实

发布时间:2025-03-12 11:10    浏览次数:53
       编者按:2023年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在信中深刻阐释了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202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发布,提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支撑。
       近日,党委教师工作部特别推出“教育家精神大家谈”专题,刊发我校教师代表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畅谈对教育家精神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的认识、理解和体会,在全校营造学习、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的良好氛围。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2023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希望广大教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并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个维度论述了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义。教育乃国家发展之基石,而教育家精神则如明灯照亮教育之路。
       践行教育家精神,要心怀大爱、志存高远。“师者,人之模范也。”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教育工作者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要做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大先生;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大先生;做心怀大爱、志存高远的大先生。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当深入学习教育家精神,将其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培养新时代的优秀人才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正如孔子所言:“其身正,不言之教胜于言教;其身不正,虽教无益。”教育事业是神圣的,教育工作者要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积极引导学生点燃对真善美的向往,培养堪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践行教育家精神,要躬耕不辍、行路不止。“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深深扎根教育事业,是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在对教育孜孜不倦探索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用优秀传统文化润泽学生心灵,用生动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能力,用高尚师德师风涵养学生德行,实现“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的专业使命。教师角色的深层内涵和本质要求在于躬耕教坛、教书育人。
       践行教育家精神,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新时代大先生要有扎实的学识、厚重的学养,必须坚持“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的精神理念,在读书、教学、科研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深入挖掘大学问、充盈大学识,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夯实自身的理论基础,提升文化素养,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努力成为知识渊博 的人民教师,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星星点点,汇成璀璨星河。弘扬教育家精神,是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篇章。正如于漪先生所说:“教育家精神既有中国传统师道文化的根与魂,又有时代特征。”教育家精神是历史传承,更是当下鞭策,是高位引领,更是成长动力。在教育事业的浩瀚夜空中,我们要立足当下,不忘教育初心,不忘育人使命,争做那颗最亮的星。

       (杨爽,中共党员,博士。)

 
(源自作者供稿,并依据投稿时间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