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3年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在信中深刻阐释了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202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发布,提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支撑。
近日,党委教师工作部特别推出“教育家精神大家谈”专题,刊发我校教师代表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畅谈对教育家精神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的认识、理解和体会,在全校营造学习、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的良好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指出,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强国先强教,强教先强师。教育家精神是教育强国建设的精神底蕴,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精神引领。作为外国语学院的一名教师,我深感肩上责任重大,也深知教育家精神对于指引教师前行的重要性。在此,结合自身实践,谈谈对教育家精神的理解与践行。
一、德才兼备 育人为本
践行教育家精神就是要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以“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潜心从教,精心育人,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用优良的师德师风厚植人才培养的沃土,用专深的学问构筑知识的高地,不断提升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和自主知识体系构建能力。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潮的交流交融交锋,守好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以教育家为榜样,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确保让优秀的人培养出更优秀的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锐意进取 创新领航
教育家不仅是教育思想家、理论家,也是教育改革的实干家。当前,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人工智能快速迭代升级,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深入实施,这些都对外语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外语教师要用“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做转型改革的促进派和行动派。践行教育家精神就是要把教育家精神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支撑,积极拥抱新技术、学习新方法,用教育家所独有的眼光、胸怀、胆识、智慧,解决制约人才培养、学科发展、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合作的卡点堵点问题,在前沿交叉学科领域和创新人才培养关键环节上取得新突破,开辟外语教育与人才培养发展新领域,布局新赛道,塑造新优势。
三、胸怀天下 融通中外
践行教育家精神,外语教师需秉持“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立足本土,放眼国际,在为民族谋复兴的同时,也要为世界谋大同,充分发挥语言优势,用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专业本领架好教育联通之桥、民心相通之桥,推动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和谐共生,推进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外语教师要以“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上融通中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与新时代外语教育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相结合,在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过程中,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豆涛,中共党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外国语学院翻译系主任、教工党支部书记。)
一、德才兼备 育人为本
践行教育家精神就是要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以“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潜心从教,精心育人,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用优良的师德师风厚植人才培养的沃土,用专深的学问构筑知识的高地,不断提升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和自主知识体系构建能力。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潮的交流交融交锋,守好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以教育家为榜样,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确保让优秀的人培养出更优秀的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锐意进取 创新领航
教育家不仅是教育思想家、理论家,也是教育改革的实干家。当前,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人工智能快速迭代升级,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深入实施,这些都对外语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外语教师要用“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做转型改革的促进派和行动派。践行教育家精神就是要把教育家精神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支撑,积极拥抱新技术、学习新方法,用教育家所独有的眼光、胸怀、胆识、智慧,解决制约人才培养、学科发展、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合作的卡点堵点问题,在前沿交叉学科领域和创新人才培养关键环节上取得新突破,开辟外语教育与人才培养发展新领域,布局新赛道,塑造新优势。
三、胸怀天下 融通中外
践行教育家精神,外语教师需秉持“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立足本土,放眼国际,在为民族谋复兴的同时,也要为世界谋大同,充分发挥语言优势,用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专业本领架好教育联通之桥、民心相通之桥,推动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和谐共生,推进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外语教师要以“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上融通中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与新时代外语教育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相结合,在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过程中,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豆涛,中共党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外国语学院翻译系主任、教工党支部书记。)
(源自作者供稿,并依据投稿时间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