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

“教育家精神大家谈”(二十七)|理学院王亚玲:在新时代背景下践行教育家精神

发布时间:2025-03-07 15:25    浏览次数:
       编者按:2023年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在信中深刻阐释了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202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发布,提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支撑。
       近日,党委教师工作部特别推出“教育家精神大家谈”专题,刊发我校教师代表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畅谈对教育家精神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的认识、理解和体会,在全校营造学习、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的良好氛围。
       通过参与“教育家精神大家谈”活动,我深刻体会到:教育家精神不仅是对教育理想的追求,更是每位教育工作者不断自我修炼、探索创新的动力源泉。
       一、教育家精神的内涵与核心要义
       教育家精神作为新时代教育的引领力量,体现了教师对教育的深厚情感和坚定信念。教育家不仅要具备培养学生的远见,还需秉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重视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价值观。同时,教师要精通学科知识,创新教学方法,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发掘潜力。教师肩负着培养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帮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育家精神与教师队伍建设的关系
       《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通过弘扬教育家精神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激励教师为教育事业终身奉献,不断提升教育质量。教育家精神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具备扎实学科知识、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关注学生成长和教育公平。我在教学中反思自己是否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提供适当支持,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三、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
       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思想与行动自觉,要求教师树立崇高教育理想,并将其内化为职业信念。教师不仅要有学术造诣,还要创新教学方法,适应时代和学生需求。我通过信息技术增强课堂互动,激发学生兴趣,关注学生心理发展,公平对待每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资源,帮助他们在公平环境中成长。
       通过参与“教育家精神大家谈”活动,我深入理解了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和核心要义,明确了教师的责任与使命。教育家精神是我们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动力源泉。未来,我将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提升教学能力,践行立德树人,为培养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作者简介:王亚玲,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智慧农业领域,开展自供电多功能农业电子传感器及农业微型机器人的基础理论及核心关键技术研究。)
 
 
(源自作者供稿,并依据投稿时间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