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社保

当前位置:首页 > 工资社保 > 工资福利 >

国务院关于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问题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3-04-04 00:00    浏览次数:

 

国发〔1993〕79号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从一九九三年十月一日起,对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现行工资制度进行改革。现将《机关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就是要根据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一步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克服平均主义,建立起符合机关和事业单位各自特点的工资制度与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
            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理顺工资关系、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区、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要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工资制度改革方案和即将下发的实施办法执行,严格执行政策,严格组织纪律,防止高定级别、高套职务工资等现象发生。同时,必须把增资额控制在国家下达的增资指标限额内,不得突破。
            工资制度改革,政策性强,需要解决的矛盾很多,涉及每个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大家充分认识这次工资制度改革的目的和意义。这次工资增长的幅度,同历次工资制度改革相比是比较大的,国家在财力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尽了最大努力。由于工资问题十分复杂,历史上遗留问题较多,不可能通过这次工资制度改革都得到解决。但是,新工资制度的建立和实行将有利于这些矛盾的解决和各种工资关系的逐步理顺,使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进入新的轨道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完善。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实行领导负责制,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层层负责。要抓好落实,切实解决好本地区、本部门和本单位在这次工资制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保证这项工作顺利、稳妥地进行。
           
         机关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
         
         建国以来,我国机关工作人员的工资制度先后经历了一九五六年和一九八五年两次大的改革。这两次工资制度改革,在当时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未能建立起正常的晋级增资制度,加之工资制度本身也存在一些不足,使工资的职能难以充分发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在总结和吸收前两次工资制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机构改革和公务员制度的推行,对机关现行工资制度相应进行改革,建立符合其自身特点的职务级别工资制度(以下简称职级工资制),以利于进一步调动机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
         
            一、改革的原则
            (一)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克服平均主义,建立符合机关特点的工资制度。
            (二)机关工作人员的工资应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有计划地增长,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正常增资制度。
            (三)机关与企业、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工资制度。机关工作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要与企业相当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大体持平,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
            (四)机关工作人员的工资,应根据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的变动情况定期进行调整,保障工作人员的实际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同时,将现行发放的工资外补贴纳入工资。
            (五)改革地区工资类别制度和津贴制度。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等因素,实行不同的地区津贴;对在特殊岗位上工作的人员实行岗位津贴。发挥工资的导向和激励作用,鼓励人们到边疆、艰苦地区和艰苦岗位工作。
         
           二、改革的基本内容 
          (一)实行职级工资制。
           机关工作人员(除工勤人员外)实行职级工资制。其工资按不同职能,分为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和工龄工资四个部分。其中,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是职级工资构成的主体。
           1.职务工资。
           职务工资按工作人员的职务高低、责任轻重和工作难易程度确定,是职级工资制中体现按劳分配的主要内容。在职务工资标准中,每一职务层次设若干工资档次,最少为三档,最多为八档(见附表一)。工作人员按担任的职务确定相应的职务工资,并随职务及任职年限的变化而变动。
           2.级别工资。
           级别工资按工作人员的资历和能力确定,也是体现按劳分配的主要内容。机关工作人员的级别共分为十五级,一个级别设置一个工资标准(级别工资标准见附表一,级别与职务的对应关系见附表二)。
           3.基础工资。
           基础工资按大体维持工作人员本人基本生活费用确定,数额为每人每月九十元。各职务人员均执行相同的基础工资。
           4.工龄工资。
           工龄工资按工作人员的工作年限确定。工作年限每增加一年,工龄工资增加一元,一直到离退休当年止。
          (二)建立正常增资制度。
           为了使机关工作人员的工资有计划地增长,保证新工资制度正常运转,建立相应的增资制度。具体办法是:
           1.晋升职务工资档次。
           工作人员正常晋升职务工资档次要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进行。考核优秀和称职的,每两年可在本职务工资标准内晋升一个工资档次;考核不称职的,不得晋升工资档次。
           2.晋升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和增加工龄工资。
           工作人员随职务、级别的晋升和工作年限的增长相应增加工资。工作人员职务提升后,按新任职务工资标准执行。
           晋升级别的工作人员,均可相应增加级别工资。工作人员在原级别任职期间连续五年考核称职或连续三年考核优秀的,在本职务对应的级别内晋升一个级别。副部长及以上人员,任职超过五年的,晋升一个级别。工作人员的级别达到本职务最高级别后,不再晋升。
           工作人员随工作年限的增长,相应增加工龄工资。
           3.定期调整工资标准。
           在正常晋升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的情况下,国家定期调整机关工作人员的工资标准。根据城镇居民生活费用的增长情况,适当提高基础工资;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的增长,定期调整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和工龄工资标准。
           在建立正常晋级增资制度后,如遇特殊情况,国家可决定暂时冻结工资。
          (三)实行地区津贴制度。
           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物价水平及经济发展等因素,结合对现行地区工资补贴的调整,建立地区津贴制度。地区津贴分为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和地区附加津贴。
         
                 1.艰苦边远地区津贴。
                 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根据不同地区的地域、海拔高度、气候以及当地物价等因
         素确定。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是将现行工资区类别补贴、地区生活费补贴、高
         原地区临时补贴和地区性津贴等归并,然后划分为四类,各类标准在归并的津贴、
         补贴基础上再适当予以提高。建立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体现了不同地区在自然地理
         环境等方面的差异,是对艰苦边远地区现行特殊工资政策的改进和完善,更利于发
         挥工资的补偿和导向作用。
                 2.地区附加津贴。
                 地区附加津贴,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费用支出等因素,同时考虑机
         关工作人员工资水平与企业职工工资水平的差距确定。实行地区附加津贴,使不同
         地区的机关工作人员工资的提高与经济发展联系起来,允许省、自治区、直辖市运
         用地方财力安排一些工资性支出,用于缩小机关工作人员工资水平与当地企业职工
         工资水平的差距,鼓励机关工作人员为国家和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多做贡献。地区附
         加津贴在一九九四年适当时候出台。
                 (四)整顿津贴。
                 现行的津贴种类繁多,因此,在建立新工资制度的同时,对现行津贴进行整顿,
         合理的项目除按国家规定纳入职级工资标准外,其余部分保留,不合理的项目予以
         取消。需要新建或提高标准的,按规定履行审批手续。
                 在特殊岗位上工作的人员,仍实行岗位津贴。工作人员调离该岗位后,津贴即
         行取消。
                 (五)改革奖金制度。
                 实行职级工资制后,改革现行的奖金制度,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待具备条件
         时,对优秀和称职的工作人员,年终发放一次性奖金。
                 (六)改革机关工人工资制度。
                 在实行职级工资制的同时,对机关工人的工资制度相应进行改革。根据机关工
         人的劳动特点,技术工人实行岗位技术等级工资制,其工资由岗位工资、技术等级
         工资和奖金三部分构成。普通工人实行岗位工资制,其工资由岗位工资和奖金两部
         分构成(见附表三)。
         
                 三、改革的有关政策
         
                 (一)机关工资制度改革,从一九九三年十月一日起实施。
                 (二)职级工资制的实施,要与机构改革和推行公务员制度相结合。这次机构
         改革中分流出机关的人员,参加机关工资制度改革。
                 (三)新录用人员试用期工资另行规定。试用期满合格的,及时确定其职务工
         资和级别工资。
         
         
         (请使用系统设置功能,将正文阅读编辑程序设置为中文版WORD字处理程序,
         以便阅读下列表格。)
         
         附表一:职务级别工资制工资标准表
         附表二:级别与职务关系对照表
         附表三:机关技术工人岗位技术等级工资标准表
         
         
                 (四)一九九三年九月三十日前已办理离退休手续和已到达离退休年龄的人员
         (除组织批准留任的外),不实行职级工资制,参照同职务在职人员的增资水平,
         适当增加离退休费。离休人员原则按照同职务在职人员的平均增资水平增加离休费;
         退休人员按照同职务在职人员平均增资额扣除一定比例增加退休费(增加离休、
         退休费的具体办法另行规定)。
                 实行职级工资制后离退休的人员,在新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前,暂行如下规定:
         
                 1.离休人员,按离休前本人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工龄工资之和计
         发离休费。
                 2.工作人员退休时,基础工资和工龄工资按百分之百、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按
         适当比例打折扣后计发退休费。
                 3.在职人员提高基础工资时,离退休人员按照在职人员提高基础工资的数额增
         加离退休费。
                 4.在职人员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企业相当人员的工资水平调整工资标准时,离
         退休人员可按调整工资标准的幅度相应提高离退休费。
                 (五)机关临时人员工资待遇的提高,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实际情况
         确定。
                 (六)特区工资制度改革,由特区人民政府提出具体方案,经所在省人民政府
         报国务院审批。
                 (七)结合公务员制度的实施,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的工资制度改革方案,由
         人事部会同外交部、财政部另行研究制定。
                 (八)这次工资制度改革的资金来源,按现行财政管理体制,由中央财政和地
         方财政分别负担。
         
                 四、组织领导
         
                 机关工作人员实行新的工资制度,是对现行工资制度的重大改革。各地区、各
         部门要加强领导,统一认识,严格执行政策,实行总量调控,不得在国家政策规定
         之外,自行动用财力额外增加工资。各级人事、财政、银行、监察、审计等部门要
         加强监督。凡违反政策规定的,要严肃处理并追究领导者责任。同时,要切实做好
         机关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以保证机关工资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
         
                 一九八五年工资制度改革以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除运动员外,均实行了以职
         务工资为主的结构工资制。这一制度在当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是比照国家
         机关制定的,没有体现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因此,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
         体制改革的需要,亟需进行改革。根据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和十四大关于事业单位
         要逐步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工资制度的要求,在调查研究和总结以往工资制度改革
         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
         
                 一、改革的原则
         
                 (一)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依据按劳分配原则建立体现事业单位不同类型、
         不同行业特点的工资制度,与机关的工资制度脱钩。
                 (二)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加大工资中活的部分,通过建立符合事业单位不
         同类型、不同行业特点的津贴、奖励制度,使工作人员的报酬与其实际贡献紧密结
         合起来,克服平均主义。同时将一部分物价、福利性补贴纳入工资。
                 (三)建立正常增加工资的机制,使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有计划地增长,并与企业相当人员的工资水平大体持平。
                 (四)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前提下,对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实行分类管理,使工
         资管理体制逐步适应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
                 (五)发挥工资的导向作用,对到艰苦边远地区及在苦、脏、累、险岗位工作
         的人员,在工资政策上给予倾斜。同时,通过建立地区津贴制度,理顺地区工资关
         系。
         
                 二、分类管理
         
                 根据事业单位特点和经费来源的不同,对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三种
         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管理办法。
                 (一)全额拨款单位,执行国家统一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标准。在工资构成中,
         固定部分为百分之七十,活的部分为百分之三十。这些单位在核定编制的基础上,
         可实行工资总额包干,增人不增工资总额,减人不减工资总额,节余的工资,单位
         可自主安排使用。
                 (二)差额拨款单位,按照国家制定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标准执行。在工资构成
         中,固定部分为百分之六十,活的部分为百分之四十。差额拨款单位,根据经费自
         立程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工资总额包干或其他符合自身特点的管理办法,
         促使其逐步减少国家财政拨款,向经费自收自支过渡。
                 (三)自收自支单位,有条件的可实行企业化管理或企业工资制度,做到自主
         经营,自负盈亏。
         
                 三、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制度
         
                 根据事业单位工作特点的不同,其专业技术人员分别实行五种不同类型的工资
         制度。
                 (一)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制。
                 教育、科研、卫生、农业、林业、水利、气象、地震、设计、新闻、出版、广
         播电影电视、技术监督、商品检验、环境保护以及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事业
         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工作性质接近、其水平、能力、责任和贡献主要通过专
         业技术职务来体现的特点,实行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制。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
         制在工资构成上,主要分为专业技术职务工资和津贴两部分。
                 1.专业技术职务工资。
                 专业技术职务工资,是工资构成中的固定部分和体现按劳分配的主要内容。专
         业技术职务工资标准,是按照专业技术职务序列设置的,每一职务分别设立若干工
         资档次(详见附表一至十一)。
                 2.津贴。
                 津贴是工资构成中活的部分,与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工作数量和质量挂钩,多
         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国家对津贴按规定比例进行总额控制,并制定指导性意见。各单位根据本单位
         的实际情况,在国家规定的津贴总额内,享有分配自主权,具体确定津贴项目、津
         贴档次及如何进行内部分配,合理拉开差距等。
               +  单?的津贴设置,要体现不同部门的工作特点,鼓励专业技术人员把主要精力
         用在完成本职工作任务上。如在学校可设立课时津贴,在科研单位可设立科研课题
         津贴,在卫生单位可设立卫生临床津贴和防检津贴。有研究生导师的单位,可设立
         研究生导师津贴。对专业技术人员担任领导职务的,可设立领导职务津贴。
                 津贴标准的确定,要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津贴总额内。对在苦、脏、累、险
         岗位上工作的人员,津贴标准可比其他岗位同类人员适当高一些。
                 对从事基础研究、尖端技术和高技术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国家规定的津贴
         比例之外,经国家人事部、财政部批准后,可另设特殊岗位津贴。
                 津贴的发放,要以对工作人员工作数量和质量的考核为依据,克服平均主义。
         
                 事业单位的现行津贴,除中小学教师的教龄津贴、特级教师津贴、护士的护龄
         津贴以及为特殊行业设立的津贴继续保留外,其他均与新建津贴合并,不再单独发
         放。
                 (二)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工资制。
                 地质、测绘和交通、海洋、水产等事业单位,根据其在野外或水上作业,具有
         条件艰苦、流动性大和岗位责任明确的特点,实行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工资制。专业
         技术职务岗位工资制在工资构成上,主要分为专业技术职务工资和岗位津贴两部分。
         
                 1.专业技术职务工资。
                 专业技术职务工资,是工资构成中的固定部分,主要体现这些部门专业技术人
         员的水平高低、责任大小和贡献多少。
                 专业技术职务工资标准,是依据专业技术职务序列确定的。地质、测绘专业技
         术人员,按照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技术员四个职务,分别设立若干
         工资档次(详见附表十二)。交通、海洋、水产事业单位的船员,按照船长、轮机
         长、大副(大管轮等)、二副(二管轮等)、三副(三管轮等)职务序列,分别设
         立若干工资档次(详见附表十三)。
                 2.岗位津贴。
                 为在工作数量和质量上综合体现地质、测绘、交通、海洋、水产等事业单位工
         作人员野外和水上作业的工作特点,并强化岗位责任,设立岗位津贴。岗位津贴,
         是工资构成中活的部分,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条件、劳动强度和操作难易程度确定。
         
                 地质、测绘事业单位的岗位津贴,按岗位类别设置。其中地质野外勘探人员按
         其作业项目和所负责任的大小,划分为九个岗位类别。测绘专业技术人员按其作业
         项目和所负责任的大小,划分为八个岗位类别。每一个岗位类别,设立一个岗位津
         贴标准。工作人员在什么岗位,发给什么岗位津贴;岗位变动时,岗位津贴要随之
         相应变动;不在岗时,不发给岗位津贴。
                 交通、海洋、水产事业单位船员的岗位津贴,按船舶等级和实际操作岗位划分。
         船舶等级按国家有关规定,根据船舶的吨位、马力、作业范围等分为特级、一级、
         二级、三级船组。船员操作岗位,分为船长、轮机长、大副(大管轮)、二副(二
         管轮)、三副(三管轮)等。操作岗位不同,领取的岗位津贴不同;操作岗位相同,
         但船舶等级不同,领取的岗位津贴也不同;不在岗时,不发给岗位津贴。
                 此外,交通、海洋、水产事业单位的船员按内河(港内)、沿海、近海、远洋
         等作业水域的不同,继续实行水上作业津贴,标准分别为本人工资的百分之十、百
         分之二十、百分之三十、百分之四十。船员从事水上作业则有,不从事水上作业则
         没有。地质、测绘事业单位野外工作人员继续实行野外津贴。
                 (三)艺术结构工资制。
                 文化艺术表演团体,根据艺术表演人员成才早、舞台青春期短、新陈代谢快的
         特点,实行艺术结构工资制。艺术结构工资制在工资构成上,主要分为艺术专业职
         务工资、表演档次津贴、演出场次津贴三部分。
                 1.艺术专业职务工资。
                 艺术专业职务工资,主要体现艺术表演人员的综合艺术水平高低,是工资构成
         中的固定部分。
                 艺术专业职务工资标准,是按照艺术专业职务序列设置的。艺术一、二、三、
         四、五级职务,分别设立若干工资档次(详见附表十四)。
                 2.表演档次津贴。
                 表演档次津贴根据演员、演奏员、指挥等人员的表演水平确定,是工资构成中
         活的部分。设立表演档次津贴,可使艺术专业职务不高、但已成名并担任主要角色
         的年轻演员,在其艺术专业职务工资一时难以晋升的情况下,工资中活的部分能得
         到及时增长。表演档次分为领衔主演、主演、次主演、演员、演出辅助人员五个档
         次;表演档次不同,其津贴标准也不同。
                 3.演出场次津贴。
                 演出场次津贴,也是工资构成中活的部分,根据艺术表演人员演出场次的多少
         计发。演出场次,由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
                 艺术表演团体中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也要根据其工作特点,设立相应的津贴。
         
                 执行艺术专业职务序列在其他行业工作的人员,其职务工资按艺术专业职务工
         资标准执行,但其津贴要根据本行业的工作特点设立。
                 艺术表演团体中的舞蹈、杂技、戏曲武功等表演人员现行的工种补贴,仍继续
         执行。
                 (四)体育津贴、奖金制。
                 各级优秀体育运动队的运动员,根据竞争性强、淘汰快、在队时间短、退役后
         要重新分配工作的特点,实行体育津贴、奖金制。体育津贴、奖金制在构成上,主
         要分为体育基础津贴、运动员成绩津贴和奖金三部分(详见附表十五)。
                 1.体育基础津贴。
                 体育基础津贴是按照运动员的不同水平设置的,是运动员基础水平的综合体现。
         
                 2.运动员成绩津贴。
                 体育运动员根据其在国内外重大体育比赛中获得的比赛成绩,发给运动员成绩
         津贴。津贴标准按比赛层次和获奖名次确定(全国比赛和各种国际比赛前八名的津
         贴标准详见附表十五,省、自治区、直辖市比赛前八名的津贴标准由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不得高于全国比赛的津贴标准)。
                 运动员退役离队后,改按新调入单位的工资制度执行。原则上按调入单位新定
         职务或岗位,同时参考本人原来的津贴标准确定其工资。
                 3.奖金。
                 为鼓励运动员刻苦训练、为国争光,对在各类国内外重大体育比赛中获得优秀
         运动成绩的运动员,给予不同程度的重奖。对在平时训练中成绩优秀、表现突出的
         运动员,可给予适当奖励。
                 另外,在重大国际比赛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极少数运动员,为国家争得了荣誉,
         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体育事业,为鼓励和表彰他们所作出的贡献,对这部分运动员
         建立突出贡献津贴,每人每月五十至一百元,在退役后终身发给。
                 (五)行员等级工资制。
                 金融单位,根据其职能和金融工作特点,实行行员等级工资制。
                 实行行员等级工资制的,主要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人民建设
         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及其分支机构等。中国人民银行,除实行公务
         员制度的单位外,也实行行员等级工资制。行员等级工资制在工资构成上,主要分
         为行员等级工资和责任目标津贴两部分。
                 1,行员等级工资。
                 行员等级工资是按照行员职务序列确定的,是工资构成中的固定部分。一、二、
         三、四、五、六、七级行员职务,分别设立若干工资档次(详见附表十六)。
                 2.责任目标津贴。
                 行员责任目标津贴,是在实行行员目标责任制的基础上,按照行员所负责任大
         小和完成目标任务情况确定的,是工资构成中活的部分。
         
                 四、管理人员的工资制度
         
                 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根据自身特点,在建立职员职务序列的基础上,实行职
         员职务等级工资制。职员职务等级工资制在工资构成上,主要分为职员职务工资和
         岗位目标管理津贴两部分。
                 1.职员职务工资。
                 职员职务工资主要体现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高低和所负责任大小,是工资构成
         中的固定部分。
                 职员职务工资标准,是按照职员职务序列设置的。一、二、三、四、五、六级
         职员职务,分别设立若干工资档次(详见附表十七)。
                 2.岗位目标管理津贴。
                 岗位目标管理津贴,主要体现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大小和岗位目标任务完成情
         况,是工资构成中活的部分。
         
                 五、工人的工资制度
         
                 事业单位的工人,分为技术工人和普通工人两大类。
                 (一)技术工人的工资制度。
                 技术工人实行技术等级工资制,在工资构成上,主要分为技术等级工资和岗位
         津贴两部分。
                 1.技术等级工资。
                 技术等级工资是工资构成中的固定部分,主要体现技术工人的技术水平高低和
         工作能力的大小。
                 技术等级工资标准,是按照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三个技术等级设置的,每
         个技术等级分别设立若干工资档次。高级技师、技师,按照现行技术职务分别设立
         若干工资档次(详见附表十八)。
                 事业单位工人的技术等级与技术职务考核工作,由人事部会同有关部门结合这
         次工资制度改革具体组织实施。
                 2.岗位津贴。
                 岗位津贴主要体现技术工人实际工作量的大小和岗位的差别,是工资构成中活
         的部分。
                 (二)普通工人的工资制度。
                 普通工人实行等级工资制。等级工资制在工资构成上,主要分为等级工资和津
         贴两部分。
                 1.等级工资。
                 等级工资是工资构成中的固定部分(详见附表十八)。
                 2.津贴。
                 津贴是工资构成中活的部分,主要体现普通工人实际工作量的大小和工作表现
         的差异。
         
                 六、奖励制度
         
                 改革现行奖励制度。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对作出突出贡献和取得成绩的
         人员,分别给予不同的奖励。
                 一是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和科技人员,继续实行政府特殊津贴。
                 二是对作出重大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给予不同程度的一次性重奖。凡其成果
         用于生产活动带来重大经济效益的,奖励金额从所获利润中提取。其他人员,如从
         事教学、基础研究、尖端技术和高技术研究的人员等,奖励金额从国家专项基金中
         提取。
                 三是结合年度考核,待具备条件时,对优秀、合格的工作人员,年终发给一次
         性奖金。
         
                 七、建立正常增资机制
         
                 事业单位正常增加工资,主要采取以下四种途径:
                 (一)正常升级。
                 全额拨款和差额拨款的单位,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实行正常升级。凡考核合
         格的,每两年晋升一个工资档次。考核不合格的,不得晋升。对少数考核优秀并作
         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可提前晋升或越级晋升。
                 自收自支单位,参照企业的办法,在国家政策规定的范围内,根据其经济效益
         增长情况,自主安排升级。
                 为使正常升级机制能够顺利运转,国家进行宏观控制,升级的权力下放给单位,
         各单位按照国家规定,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自主组织实施。
                 (二)晋升职务、技术等级增加工资。
                 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晋升职务时,按晋升的职务相应增加工资。工人晋升
         技术等级或技术职务时,按晋升的技术等级或技术职务相应增加工资。
                 (三)定期调整工资标准。
                 为保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实际工资水平不下降并逐步增长,根据经济发展情
         况、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状况和物价指数变动情况,定期调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的工资标准。
                 (四)提高津贴水平。
                 随着工资标准的调整,相应提高津贴水平,使工资构成保持合理的关系。
         
                 八、建立地区津贴制度
         
                 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物价水平及经济发展等因素,结合对现行地区工资
         补贴的调整,建立地区津贴制度。地区津贴分为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和地区附加津贴。
         
                 (一)艰苦边远地区津贴。
                 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根据不同地区的地域、海拔高度、气候以及当地物价等因
         素确定。现行工资区类别补贴、地区生活费补贴、高原地区临时补贴和地区性津贴
         等,统一归并为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分为四类,各类标准分别在
         归并的津贴、补贴基础上适当予以提高。
                 (二)地区附加津贴。
                 地区附加津贴,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费用支出等因素,同时考虑事
         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水平与企业职工工资水平的差距确定。实行地区附加津贴,使
         不同地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的提高与经济发展联系起来,允许省、自治区、直
         辖市运用地方财力安排一些工资性支出,用于缩小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水平与当
         地企业职工工资水平的差距,鼓励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为国家和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多
         作贡献。地区附加津贴这次暂不出台,待一九九四年适当时候出台。
         
                 九、新参加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
         
                 事业单位新参加工作的大学本科(含取得第二学士学位的本科生和未取得硕士
         学位的研究生)及以下毕业生仍实行一年的见习期,并发给见习期工资。博士毕业
         生和硕士毕业生参加工作后不实行见习期,按有关规定可直接评聘相应的专业技术
         职务,但在尚未聘任之前,发给相应的初期工资。
                 医科等长学制院校的毕业生,其见习期工资或初期工资可适当高一些。
                 各类毕业生见习期工资或初期工资执行期满后,按其聘任的专业技术职务或确
         定的行政职务领取相应的职务工资。分配到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可提前定
         级,其定级工资标准可适当高于同类人员。
         
                 十、离退休人员的待遇
         
                 一九九三年九月三十日前已办理离退休手续和已到达离退休年龄的人员(经组
         织批准留任的除外),不实行新工资制度,参照同职务在职人员的增资水平,适当
         增加离退休费。离休人员原则上按同职务在职人员的平均增资水平增加离休费,退
         休人员按同职务在职人员平均增资水平扣除一定比例后的数额增加退休费(增加离
         退休费的具体办法另行规定)。
                 实行新工资制度后离退休的人员,在新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前,其离退休待遇
         暂作如下规定:
                 (一)离休人员,按离休前本人职务工资和津贴的全额发给。
                 (二)工作人员退休时,职务工资和津贴按国家有关规定打折扣后计发退休费。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离退休人员,其政府特殊津贴按百分之百发给。
                 (三)在职人员根据经济发展情况、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状况和物价指数变
         动情况调整工资标准时,离退休人员按照调整工资标准的幅度相应增加离退休费。
         
         
                 十一、工资制度改革的实施
         
                 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从一九九三年十月一日起实施。
                 从现行结构工资制向新工资制度过渡的办法是 :将本人现行基础工资 、职务
         (岗位)工资、工龄津贴合并,加上按国家规定纳入工资的物价补贴和福利性补贴
         六十四元,就近就高套入本职务(技术等级)新工资标准。为避免把现行工资中存
         在的不合理问题带入新的工资制度,在套入时根据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任职年限、
         工作年限和学历的不同,制定具体政策,合理拉开差距。
                 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资金来源,按现行财政管理体制,由中央财政和地方
         财政分别负担。
                 特区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改革,由特区人民政府提出具体方案,经所在省人民
         政府报国务院审批。
         
                 十二、组织领导
         
                 这次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地方事业单位和中央、国务院各部门所属在京外
         的事业单位(少数部门除外),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中央、
         国务院各部门所属在京事业单位,由各部门组织实施。
                 事业单位实行新工资制度,是对现行工资制度的重大改革,各地区、各部门、
         各单位要统一认识,加强领导,严格执行政策,不得自行其是。凡是违反政策规定
         的,要严肃处理并追究领导者的责任。各级人事、财政、银行、监察、审计等部门
         要密切配合,做好监督工作。同时,要切实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以保证事业
         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请使用系统设置功能,将正文阅读编辑程序设置为中文版WORD字处理程序,
         以便阅读下列表格。)
                                                                                                                    
         附表一:高教、科研人员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标准表
         附表二: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标准表
         附表三:中专、技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标准表
         附表四:卫生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标准表
         附表五: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标准表
         附表六:农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标准表
         附表七:经济、会计、统计专业人员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标准表
         附表八: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专业人员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标准表
         附表九:翻译专业人员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标准表
         
         
         
         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
         做好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增编补充干部工作
         的通知
         
         (一九九三年八月十三日)
         
         人录发〔1993〕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人事(劳动人事厅)厅(局)、高级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
                 为加强法院、检察院建设,适应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中央决定在“八五”期间给法院、检察院增加编制(方案已经下达)。按照政法〔
         1993〕10号文件规定的精神,这次增编要贯彻精简上层、充实基层的原则,要与国
         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衔接,并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的办法,严格把
         好进人关。现就增编补充干部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这次增编补充干部的来源,主要是政法专业学校和大专院校毕业生、部队
         转业军官,以及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适合人事政法工作的干部。边远地区及条件艰
         苦的劳改、劳教单位设立的法院、检察机关,可在批准的指标内从社会上招收部分
         工作人员。对于是否从企业中学过政法专业、适合人事政法工作的干部中补充,由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决定。
                 二、补充干部必须坚持以下条件:
                 (一)政治条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改革
         开放政策,品行端正,作风正派,廉洁奉公,遵纪守法,没有受过刑事处分和澡政
         纪律处分。
                 (二)文化条件:具有国家承认的大专以上学历,边远或条件艰苦的地区可适
         当放宽到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
                 (三)年龄条件:年龄一般应限于三十五周岁以下。
                 (四)身体条件:五官端正,身体健康(体检标准另行规定)。
                 三、补充干部要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考试考核相结合的
         办法。考试采取笔试和大幅度的方式,全面测试拟补充干部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以及适应职位要求的业务素质与工作能力。在考试的基础上,对拟补充干部的政治
         思想、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及是否需要回避的情况进行全面考核。考试的具体内容、
         方式、程序等由人事部会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省级政府人事部
         门会同高级人民法院、省级人民检察院组织实施。
                 四、要严格补充干部的审核审批制度。经考试考核合格的干部必须填报《法院
         补充干部审批表》、《检察院补充干部审批表》(表样附后),经用人法院、检察
         院和高级人民法院、省级人民检察院审核同意后,由地(市)以上人事部门审批。
         没有高级人民法院、省级人民检察院审核同意的意见,地(市)以上人事部门一律
         不予批准;未经地(市)以上人事部门批准,所补充的人员不能成为法院、检察院
         的干部。
                 五、各级组织人事部门、法院、检察院要充分认识给政法总计产编的重要意义,
         切实把这次补充干部的工作做好,确保新进干部的质量。要加强对补充干部工作的
         领导,严格进人纪律,对徇私舞弊、弄虚作假和走后门的,要坚决严肃查处。